今年34歲的李強,擁有青島大學文學碩士學歷,因工作不滿意,為生計頻轉行,迫于生活的重壓,他漸漸接受了轉行的大膽構想。7月30日,他來到萊蕪技師學院報到,將在這里開始兩年的焊工技術學習。(《三湘都市報》)
“不做蒼白領,要做金藍領”,這是李強在畢業5年之后,經過種種挫折與掙扎做出的選擇。放下驕傲,重頭再來,李強的選擇勇氣可嘉,但卻不是個例,早在幾年前就有大學生紛紛“回爐”職校的新聞。高校崇拜已經漸漸過時,大學生就業難也給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微博]熱”潑了一盆冷水,碩士回爐技校學焊工是一種理性回歸,也顯示了職校已經成為新的選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為李強的勇氣叫好時,我們也應看到了李強所付出的代價,從專升本,再到碩士,再到職校,李強的求學之路是曲折的,所造成的時間、精力、金錢浪費都是無法忽視的。這不僅是青春的浪費,更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不能總是等到大學生等高學歷人才碰了壁才想起來改進,才想起職業教育的好,這不僅是個人的損失,也是教育乃至社會的損失,這不只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系統和社會的悲哀。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對自己有用,能夠實現生活的目標。讓學生不再像李強一樣多走彎路無奈“回爐”,這需要教育思維和體制的多方改革。
首先,老師應改變思維,不再只是刻板的傳授知識,也要給學生生活的指導和未來的指引。其次,高教也應改革。如李強的導師徐鵬緒教授說的,現在學術人才很多,做學術的路不好走。專業的學術人才其實到社會上并不吃香,而關于學術的崗位又少之又少,因此學術類專業就業難的現象也最為嚴重。既然如此,高校相關學術的專業是否應少招學生,讓位給更容易就業的專業。再者,改變觀念,提高職業教育地位。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扶持,讓更多的人能夠一開始就選擇技校,少走彎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