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本信息
李清勇,博士、教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
辦公電話:010-51688536電子郵件: liqy@bjtu.edu.cn
通訊地址:九教北201郵編:100044
教育背景
2001 - 2006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97 - 2001 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6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
2013 -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破格晉升);
2012 -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通信網絡研究所,所長;
2006 - 今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教練;
2014 - 2016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主任;
2010 - 201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移動與互聯網絡
人工智能及應用
電子信息(專業學位)
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軟件工程(專業學位)
招生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
電子信息博士
電子信息碩士
科研項目
北京市自然基金“其他”: 第一屆國際智慧無線通信大會, 2019-2019
北京交通大學: 區塊鏈技術在鐵路集裝箱的應用研究, 2019-2019
北京交通大學: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框架協議采購適用品類快速遴選辦法、需求預測及策略設置等關鍵問題研究, 2019-2019
北京交通大學: 科技智庫平臺數據分析及建設, 2019-2020
紅果園省部級"企事業": 無人機任務系統與載荷模擬技術仿真驗證環境, 2019-2022
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 高速鐵路基礎設施檢測監測體系框架及關鍵技術研究, 2018-2020
北京交通大學: 鐵路局安全監督管理文本數據智能分析技術, 2019-2019
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數據驅動的貨運列車節能優化理論研究, 2019-2020
北京交通大學: 基于電場探空數據的電荷結構多數據融合反演算法研究, 2018-2019
北京交通大學: 信息網絡通用仿真模型開發, 2018-2020
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 中歐班列信息平臺關鍵技術研究, 2018-2019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高速鐵路成網條件下運輸需求預測應用技術研究, 2018-2021
教育部: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醫療化驗單自動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2018-2019
其它: 基于機器視覺的表面缺陷檢測方法研究, 2018-2019
北京交通大學: 基于深度學習的軌道場景分類及語義分割技術研發, 2018-2019
北京交通大學: 動車組票價市場接受程度輿論監測及評價系統開發, 2018-2018
基本科研業務費: 電子元器件表面缺陷視覺檢測方法研究, 2018-2020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雷暴結構和閃電多維度特征與雷電預警預報方法研究, 2018-2022
北京交通大學: 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基于數據的決策分析及建設, 2018-2018
紅果園(橫): 組網通信與指(火)控一體化研究系統開發, 2017-2018
北京交通大學: 移動RFID標簽的位置識別算法研發, 2018-2018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臭氧前驅體及光化學煙霧儀器集成及監測儀平臺構建開發, 2017-2021
基本科研業務費: 分布式戰術通信系統仿真實驗平臺, 2017-2018
北京交通大學: 空氣監測微型站數據校準算法研發, 2017-2018
北京交通大學: 云計算與數據管理平臺建設, 2017-2017
北京交通大學: 組網通信與指火控一體化研究系統開發, 2017-2019
北京交通大學: 教育部-Google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互聯網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建設, 2017-2019
其它部市: 軌道巡線機器人樣機研發和測試, 2017-2019
基本科研業務費: 軌道缺陷檢測的稀疏認知模型與算法, 2017-2018
北京交通大學: 鋼軌表面光帶分析算法開發, 2017-2017
北京市自然基金: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服役狀態檢測的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 2016-2018
紅果園省部級"企事業": 戰術通信系統仿真平臺, 2017-2022
北京交通大學: 智能隧道快速檢測系統研發, 2016-2017
北京交通大學: 基于大數據的IBM認知計算技術及創新應用研究, 2016-2019
北京交通大學: 貨車輪對尺寸動態檢測系統大數據分析, 2016-2017
基本科研業務費: 軌道交通智慧感知與信息處理基礎理論研究, 2016-2019
北京交通大學: 數據鏈仿真系統, 2016-2018
北京交通大學: 5G關鍵技術(續), 2016-2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人體局域網跨網協作的情感交互理論與方法研究, 2016-2019
北京交通大學: 環境反向散射技術及其在物聯網中的應用研究, 2016-2017
北京交通大學: C3線路故障診斷模型以及C3線路交付標準研究, 2015-2018
紅果園省部級"企事業": 新一代柵格網絡通信設備關鍵技術及模型庫研究, 2015-2020
紅果園省部級"企事業": 新一代柵格網絡通信設備試驗床研究與實現, 2015-2020
北京交通大學: 閃電定位精度分析算法研發和性能測試, 2015-2016
北京交通大學: 全天空可見光魚眼圖像校正和云檢測算法測試, 2015-2016
2011計劃: 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鐘章隊團隊建設項目, 2015-20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時空輪廓編組計算模型及其在目標檢測中的應用, 2015-2018
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 更高速度鐵路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移動裝備, 2013-2015
北京交通大學: 網絡規劃仿真協議模型開發, 2014-2014
北京交通大學: 雷暴特征識別與分析算法性能測試, 2014-2015
北京交通大學: 分布式移動自組織網絡仿真系統, 2013-2014
基本科研業務費: 面向軌道檢測的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 2014-2018
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 鋼軌表面缺陷檢測的稀疏分析方法研究, 2014-2016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缺陷檢測理論及應用研究, 2013-2015
北京市科委: 基于大數據的交通計算若干問題研究, 2013-2014
北京交通大學: 數字圖像閃電通道識別算法性能測試, 2013-2013
其它部市: 面向軌道交通安全的物聯網理論與關鍵技術, 2013-2013
北京交通大學: 鋼軌表面擦傷識別算法研究及測試, 2013-20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皮層折疊過程中靜息狀態網絡的發育及其與早產兒腦損傷的關系, 2012-2015
北京交通大學: 網絡流量仿真規劃系統設計與開發, 2013-2013
北京交通大學: Link-16數據鏈網絡規劃軟件研究與開發, 2013-2014
國家重點實驗室: 面向軌道交通安全的物聯網理論與關鍵技術, 2013-2014
其它: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服役狀態監控的物聯網技術研究, 2013-20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基于高速前向運動視頻的運行環境檢測模型, 2013-2016
基本科研業務費: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鋼軌表面擦傷檢測技術研究, 2012-2012
北京交通大學: 基于空間統計特性的云圖視覺特征抽取算法開發與測試, 2011-2013
其它部市: 缺陷檢測算法及其在高速鐵路軌道部件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2011-2012
基本科研業務費: 基于視覺感知的高速鐵路運行環境安全檢測與預警, 2011-2014
紅果園: 增強演示系統集成, 2010-2011
北京交通大學: 神經網絡模型和地基云檢測精度評估方法研究, 2010-2011
基本科研業務費: 面向高速鐵路的軌道部件缺陷檢測算法與系統研究, 2010-2010
北京交通大學: 降水類型數字圖像識別系統研制, 2009-2011
紅果園: 盔載感知增強系統樣機研制, 2009-2009
博士點基金: 視神經細胞的特征加工機制及其在圖像檢索中的應用, 2009-2011
紅果園: 盔載感知增強系統研發, 2008-20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圖像識別的多特征判別流形學習方法研究, 2009-20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形狀視覺通道中神經細胞特征加工的計算模型及其應用, 2009-2011
北京交通大學: 鋼軌表面擦傷圖像識別軟件的開發, 2007-2008
北京交通大學: 圖像特征提取和檢索系統研發, 2008-2009
博士點基金: 基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模式的科技論文網絡發表, 2008-2008
科技部“863”: 基于視覺感知的智能計算模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2007-2009
北京交通大學: 山西省通信公司長治市分公司工作流管理系統, 2007-2007
北京交通大學: 跨區間無縫線路設計檢算軟件, 2007-20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視知覺組織的神經計算模型, 2008-2010
校科技基金: 基于語義的圖像檢索方法與理論研究, 2006-2008
教學工作
本科課程:
算法分析與設計
計算思維綜合訓練
算法設計與問題求解
研究生課程:
算法設計與分析
博士生課程:
凸優化理論及工程應用
論文/期刊
更多信息請參閱實驗室網站:http://icn.bjtu.edu.cn/Visint/Index
代表性論文:
Haomin Yu, Qingyong Li*, Yangli-ao Geng, Yingjun Zhang, ZhiWei. AirNet: A Calibration Model for Low-Cost Air Monitoring Sensors Using Dual Sequence Encoder Networks. The Thirty-Fourth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20). (CCF A類會議,Oral)
Xiao Wang, Ruijia Wang, Chuan Shi, Guojie Song, Qingyong Li. Multi-Component Graph Convolu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he Thirty-Fourth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20). (CCF A類會議)
Yangli-ao Geng, Qingyong Li*, Tianyang Lin, Lei Jiang, Liangtao Xu, Dong Zheng, Wen Yao, Weitao Lyu, and Yijun Zhang. LightNet: A Dual Spatiotemporal Encoder Network Model for Lightning Prediction. 25th 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 ’19), August 4–8, 2019, Anchorage, AK, USA. (CCF A類會議)
Jianzhu Wang, Qingyong Li*, Jinrui Gan, Haomin Yu, Xi Yang.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via Entity Sparsity Pursuit with Intrinsic Pri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9, DOI: 10.1109/TII.2019.2917522.
Haomin Yu, Qingyong Li*, Yunqiang Tan, Jinrui Gan, Jianzhu Wang, Yangli-ao Geng, Lei Jia. A Coarse-to-Fine Model for Rail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9, 68(3):656-666.
C. Huang, R. He, Z. Zhong, B. Ai, Y. Geng, Z. Zhong, Qingyong Li, K. Haneda, C. Oestges. A Power-Angle-Spectrum Based Clustering and Tracking Algorithm for Time-Varying Radio Chann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9,68(1): 291-305.
Jinrui Gan, Jianzhu Wang, Haomin Yu, Qingyong Li*, Zhiping Shi. Online Rail Surface Inspection Utilizing Spatial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DOI: 10.1109/TSMC.2018.2827937.
Ruisi He, Bo Ai, Andreas F. Molisch, Gordon L. Stüber, Qingyong Li, Zhangdui Zhong, and Jian Yu. Clustering Enabled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Using Big Data Algorithm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8, 56(5):177-183.
Yangli-ao Geng, Qingyong Li*, Rong Zheng, Fuzhen Zhuang, Ruisi He, Naixue Xiong. RECOME: A new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relative KNN kernel density,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8, 436–437, 13–30.
Qingyong Li*, Zhiping Shi, Huayan Zhang, Yunqiang Tan, Shengwei Ren, Peng Dai, Weiyi Li. A Cyber-Enabled Visual Inspection System for Rail Corrugation,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8, 79, 374-382.
Qingyong Li* and S.W. Ren. A Visual Detection System for Rail Surface Defect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2012. 42(6): p. 1531-1542.
Qingyong Li* and S.W. Ren. A Real-Time Visual Inspection System for Discrete Surface Defects of Rail Head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2. 61(8): p. 2189-2199.
Qingyong Li*, W.T. Lu, and J. Yang. A Hybrid Thresholding Algorithm for Cloud Detection on Ground-Based Color Image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11. 28(10): p. 1286-1296.
李峰, 呂偉濤, 李清勇等. 基于線支持區域的閃電通道識別算法, 應用氣象學報, 2016, 27(6): p. 725 - 733.
李清勇, 章華燕, 任盛偉, 戴鵬, 李唯一. 基于鋼軌圖像頻率特征的鋼軌波磨檢測方法. 中國鐵道科學, 2016. 37(1): p. 24 - 30.
李清勇, 施智平, 史忠植, 綜合語義特征和視覺特征的二階段紋理圖像檢索.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8, 20(4):499-505.
李清勇, 羅四維, 史忠植, 基于獨立紋元矩的紋理圖像檢索.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7, 19(10): 1328-1333.
李清勇, 胡宏, 施智平, 史忠植等,基于紋理語義特征的圖像檢索研究. 計算機學報, 2006, 29(1): 116-123.
專著/譯著
1)Qingyong Li, Zhiping Shi, Zhongzhi Shi. A Selective Sparse Coding Model with Embedded Attention Mechanism. Novel Approaches in Cognitive Informatics and Natural Intelligence, by YingXu Wang (eds.), pp.78-91,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8.
2)Zhiping Shi, Qingyong Li, Qing He, Zhongzhi Shi. A Semantics Sensitive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 and Retrieval for Multimedia Databas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aximizing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by Zongmin Ma (eds.), pp.289-314,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8.
3)Qingyong Li, Zhiping Shi, Zhongzhi Shi. Linguistic Expression Based Image Description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mage Retrieval. Soft Computing in Image Processing - Recent Advances Series: Studies in Fuzziness and Soft Computing, Vol. 210 Nachtegael, M.; Van der Weken, D.; Kerre, E.E.; Philips, W. (Eds.) 2007, pp. 97-120.
4) 李清勇. 算法設計與計算機問題求解,2013,電子工業出版社。
獲獎與榮譽
2014 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
2013“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劃”人選
2013 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3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專項獎
2012 北京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2 北京交通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2010 北京交通大學五四獎章
2009 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師
2009 北京交通大學握奇獎教金
2009 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雙百人才計劃”人選
2007-2012年間,作為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教練指導學生在亞洲區預賽中獲金獎6次,銀獎10次,銅獎17次,并率領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連續四年晉級全球總決賽,并獲排名獎狀:
2008.4第32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47名 教練 加拿大Baff
2009.4第33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34名 教練 瑞典Stockholm
2010.2第34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36名 教練 中國哈爾濱
2011.5第35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42名 教練 美國Orlando
社會兼職
ACM 會員
IEEE 會員
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
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委員
人工智能學會知識工程與分布智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IEEE ICCI,IEEE CyberSciTech, IFP IIP等多個國際會議的PC Member。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