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導師陳俊松介紹如下:
陳俊松
博士、副教授外語學院英語系
聯系電話: 021-54344902
辦公時間: 周四 11:30--13:00
辦公地點: 閔行校區外語樓
電子郵箱: jschen@english.ecnu.edu.cn
通訊地址: 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500號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
郵編:200241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當代美國文學、文化記憶理論、敘事學、比較文學、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其它學術興趣有18世紀英國文學、現代英國小說、戰后美國歷史、文學翻譯、外語教學等。近年來,主要專注于當代美國文學中的政治維度和文化記憶批評研究,曾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東倫敦大學、喬治城大學參加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
學習/研究工作經歷:
2018年--2019年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項目)
2015年--2018年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2010年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8年--2009年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訪問學者
200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主要開設/擬開課程:
本科生:《英國文學史》、《美國文學史》、《英語文學閱讀》、《文學評論寫作》、《西方文明導論》
研究生:《敘事學》、《比較文學概論》
社會兼職
美國比較文學學會(ACLA)會員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會員
上海市外文學會會員
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會員
上海市屬高校青年教師入職培訓師資團隊成員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文化記憶理論與戰后美國文學重構研究》,批準號:16CWW020(2016年立項);
2. 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8批面上資助(1等資助),資助編號:2015M580282(2015年立項);
3. 主持:上海市社科規劃課題一般課題《當代美國文學中的政治書寫研究》,批準號:2014BWY003(2014年立項);
4. 主持: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海外發文項目《猶太人在上海:二戰期間歐洲猶太人避難上海的文學想象》(2014年立項);
5. 主持: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預研究項目《政治轉向: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研究》(2010立項);
專著:
《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中的政治介入》,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
譯著:
1. 《非此即彼》[丹麥 克爾凱郭爾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合譯)
2. 《人格的發展》[瑞士 榮格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合譯)
3. 《天使埃斯梅拉達:九個故事》[美國德里羅著],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年。
4. 《論普魯斯特》[愛爾蘭 貝克特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
編著:
1. 《國外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8》,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秘書處組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十章“文學”部分第三執筆人)
2. 《美國文學大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主要參編人員)
論文:
1.“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World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Martin Puchner.”《外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5期:1-17。 (CSSCI)
2. “美國文學研究的歷史源流及當代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8月26日第004版。
3. “羅森堡間諜案--后現代書寫與文化記憶的建構”,《當代外國文學》2019年第1期:5-12。(CSSCI)
4. “現代主義的初識與辯護:貝克特的《論普魯斯特》”,《書城》2017年3月號:84-86。
5. “英語文學閱讀課程的有效教學模式建構--基于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探索”,《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6年第2期:22-27。(CSSCI)
6. “每本書都有它自己的聲音--訪E.L.多克特羅”,《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24輯)2016年春季號:17-26。(CSSCI)
7. “文化記憶批評--走向一種跨學科跨文化的批評范式”,《當代外國文學》2016年第1期:159-166。(CSSCI)
8. “作為世紀見證人的‘紐約兄弟’”,《書城》2016年1月號:103-105。
9. “‘身處危險的年代’——德里羅短篇小說中的恐怖詩學”,《外國文學》2014年第3期:3-11。(CSSCI)
10. “神話自然主義與詩性語言的融合——論約翰•斯坦貝克的小說敘事策略”,《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4期:88-92。(CSSCI)
11.“多元文化主義與當代美國少數族裔文學”,《華東師范大學外語論叢》(第二輯),2013年:100-113。
12.“歷史創傷和文學再現--肯尼迪遇刺與《天秤星座》中的反官方敘事”,《國外文學》2012年第2期:138-145。(CSSCI)
13.“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中的政治介入”,《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14輯),2011年:369-376。 (CSSCI)
14.“故事里面”的“嬉戲”——羅伯特•庫弗訪談錄,《外國文學》,2011年第2期:146-155。 (CSSCI)
15.“論約翰•斯坦貝克小說中的女性世界”,《世界文學評論》,2010年第1輯:150-154。
16.“Keeping Fiction Alive: An Interview with Don DeLillo.”《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1-11。(CSSCI, A&HCI)
17.“再論‘不可靠敘述’”,《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55-60。
18.“棲居于歷史的含混處——E. L. 多克特羅訪談錄”,《外國文學》,2009年第4期:86-91。(CSSCI)
19.“A Distant Inheritance: The Poetry of Elizabeth Bishop and the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 Vol. 4. No. 4: 127-135.
20.“在解構中再生——論福爾斯和巴塞爾姆的小說形式再生之路”,《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48-52。
21.“超越左翼文學的藩籬--論約翰•斯坦貝克小說中的圣經隱喻”,《名作欣賞》(文學研究版),2008年第4期:114—116。
22.“從‘他者’概念重識嚴復‘信、達、雅’”,《翻譯與文化》(第六輯),武漢:武漢出版社,2006年:7-10。
重要學術會議論文:
1. “Transl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s Soft Pow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Stanford University, April 2011;
2. “The Collapse of Order and Survival of Hope: A Reading of Fortress Besieged and The Grapes of Wrath.”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Brown University, March 2012;
3. “Collective Memory and Literary Expression: The Rosenberg Case and Postmodern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y.” Memory: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Culture, Cornell University, Feb.2013;
4. “Reading Kazuo Ishiguro's International Novel: London and Shanghai in When We Were Orphans.” Radical Lond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lonialism, Migration and “Englishness”,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UK, July 2013.
譯文:
“原本就不是的克魯亞克”[加拿大/美國 克拉克·布萊茲 著],陳俊松譯,收入《相遇在地球村》(英漢對照),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
獲獎:
2018年5月 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卓越教師培養背景下英語師范教育專業課程綜合改革與實踐》,排名第五)
2017年6月 榮獲上海外文學會“首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2016年5月 榮獲華東師范大學第二屆優秀研究生教學獎
2013年12月榮獲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卡西歐”獎教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