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實現國家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
第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迫切需要。
第三,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發展農業和整個社會生產力的需要。土改以后,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個體經濟的封閉性和落后性又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個體農民由于生產規模狹小,勢力單薄,有發展互助合作的積極性。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中,需要農業提供越來越多的工業原料、資金和市場,農業只能靠互助合作來發展生產,滿足工業化的要求。另外,農村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商業投機和高利貸日益活躍,雇工剝削、土地買賣、租佃有增無減,一些農民重又陷入貧苦的境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