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
考點1: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地位。
1、歷史地位:近代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奠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基礎;毛澤東思想發展成熟,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促進了民族團結,弘揚了民族精神。
2、國際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主戰場;最早抗擊了法西斯;牽制了日軍的北進和南進;減輕了盟軍的壓力,創造了戰略反攻的條件。
考點2: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標志和原因:
1、兩次勝利兩次失敗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兩次勝利指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土地革命的興起,兩次失敗指大革命的失敗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抗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
3、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革命經驗有了深入理解。
考點3: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2、中共積極倡導、促成和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中共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的方針;
4、中共開辟廣大敵后戰場成為抗戰中堅力量;
5、中共成為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考點4:黨為什么在抗戰前夕實行政治策略的轉變(主要指開始采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日本要變中國為其獨立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挽救民族危亡,奪取抗戰勝利的需要。
考點5:黨為何在抗戰時期制定“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1、進步勢力主要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這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間勢力主要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他們是我們同頑固勢力作斗爭取得勝利的砝碼;
3、頑固勢力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即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親英美派。他們采取兩面政策,既主張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摧殘進步勢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