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研究生導師李清宇介紹如下:
李清宇
副教授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
電子郵箱: qyli@hanyu.ecnu.edu.cn
通訊地址: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
研究方向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漢語國際教育
學術成果
A.著作:
1. 抒情的傳統:俞平伯文學思想與創作古今貫通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
B.論文:
1. 明代中期文壇的“四變而六朝”──以黃省曾與李夢陽文學觀念之異同為中心,北方論叢,2004年第2期
2. 化駢入散抒性靈──論俞平伯抒情散文與六朝駢賦、晚明小品文的關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4期
3. 難以割舍的音樂美──淺析俞平伯《冬夜》詩集,中國學研究(第十輯),2007年
4. 以個體情感為中心:試論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古今演變思想,漢語國際推廣論叢(第2輯),2007年
5. 抒情傳統中音樂與詩歌關系之古今演變——以俞平伯《冬夜》詩集為中心,中文自學指導,2008年第3期
6. 作為“秀”的“說”:淺論對外漢語視聽說課程的特征及對脫口秀節目的運用,漢語國際推廣論叢(第3輯),2009年
7. 多元文化融合與上海社區漢語國際推廣,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0年第4期
8. 觀念先行:論對外中國文學課的教學重點,中文研究與國際傳播(第1輯),2011年
9.論“多維發展模式”中的“可變性序列”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運用,中文研究與國際傳播(第2輯),2013年
10.戲仿與影射:從《五四遺事》論張愛玲浪漫主義態度,北方論叢,2014第2期
11.西廂繚繞一爐香——論張愛玲《第一爐香》與《西廂記》之間的文學演變關聯,漢語言文學研究,2014年第2期
12.“娜拉走后怎樣”:論張愛玲以小說創作對魯迅思想的延展,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13.六朝文學思想對俞平伯文學觀念影響考略,創新,2014年第3期
14.張愛玲《金鎖記》與《竇娥冤》的互文關系,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第4期
15.摹古與叛逆:論曹雪芹“重文輕戲”的戲劇欣賞偏尚,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八輯),2014年6月
16.五岳山人黃省曾年表稿,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三輯),2014年7月
17.從《紅樓夢》題名論曹雪芹小說創作觀念的演進,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第6期
18.論《傾城之戀》與《白兔記》之間的共通性及其成因——從“李三娘故事”說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1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5年第2期轉載)
19.從諸題名論《紅樓夢》創作過程中寫實性的演進紅樓夢學刊 2014年第6輯
20.入于賦心:論《繁花》的鋪張敘事,南方文壇,2015年第2期
21.論張愛玲“以戲為題”的互文敘事——從話劇《秋海棠》的啟示說起,文藝研究 2016年第9期(本文入圍2016年“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終評,并收入中國現代文學館編《2016年度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論文集》出版)
22.論張愛玲對五四文學的接受——以易卜生《群鬼》對《茉莉香片》的影響為中心,漢語言文學研究,2018年第4期
23.費穆與上海藝術劇團《秋海棠》演出本,戲劇藝術,2019年第4期
C.教材: 《中國文學(留學生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D.科研項目
1.“高級商務漢語閱讀”教材建設(參與),華東師范大學,2006
2.校主干課程“中國文學”(合作主持),華東師范大學,2007
3.新生研討課“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培養”(主持)
4.校主干課程“商務漢語視聽說”建設(主持),華東師范大學,2007
5.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漢語國際推廣下的上海文化傳播(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07
6.新生研討課“中國文學經典研讀”(參與),華東師范大學,2008
7.校精品教材建設“中國文學(留學生)”(合作主持),華東師范大學,201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