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社、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的重要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須立足于當前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現狀、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建設狀況、社會政治條件以及人口素質等,走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建設生態文明,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秉持的首要態度。順應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求人順應自然的客觀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保護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承擔的重要責任。
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把預防為主、源頭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態保護和修復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復生態系統放在首位這三個方面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和重點。
第二,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第三,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麗家園,既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建設好生態文明。
三、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變革,須依靠制度和法治。對此,習近平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建設生態文明,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重要的是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第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第三,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順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國涉及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也要不斷與時俱進。對造成生態環境所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責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