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魏華偉,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2008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后,主動選擇到駐馬店市上蔡縣文樓村任村官,34歲的他,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魏華偉在上蔡工作已經5年。他帶領鄉親們種植蔬菜,辦企業,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如今的文樓,已由過去的上訪村變成了新農村示范村。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村民也由過去的等靠要變成了現在的自我發展、主動發展,村民的風貌也由過去的悲觀失望變成了現在的自信自強。
魏華偉先后榮獲“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大學生十大杰出創業之星”、“河南省杰出大學生村干部”等稱號。 “鍍金的?”
文樓人“炸開了鍋”
上蔡縣蘆崗街道辦事處文樓村,是一個特殊的村:全村3600多口人,有340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文樓村,曾經被人稱為“艾滋村”。
2008年,中央開始在全國部署實施大學生村官工作。魏華偉最初被分配到鄭州市郊的一個村,但是他拒絕了。“我要去就去沒人去的地方,那里更需要扶一把。”魏華偉說。就這樣,2008年9月17日他來到了文樓村。
“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來這兒任村官,村里當時就炸開了鍋。”蘆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楊維新說,“很多人認為他是‘飛鴿牌’,不是‘永久牌’。 ” 魏華偉一進文樓,迎接他的就是這樣一句話:“來鍍金的吧?”村民程國富更是直截了當:“話給你說明白——干好了,走時我們敲鑼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磚頭砸你走。”
面對猜疑,魏華偉沒有作任何辯解。
“自己人!”
文樓人親昵地叫他“小魏”
大河報記者在文樓采訪時,上年紀的都叫他“小魏”,年輕人叫他“華偉”。
“剛來時,村里人都叫他‘魏書記’。”村民們說,“木耳事件,讓我們發現我們看走了眼才改口的。”
魏華偉剛到文樓,村里木耳豐收,可在倉庫里堆積如山無人問津,村民愁眉不展。魏華偉找領導、同學、朋友幫忙,又自掏腰包在鄭州的超市和批發市場推銷。因連續奔波,饑一頓飽一頓的,他突發急性闌尾炎,倒在了鄭州街頭。住院做完手術的第三天,他拖著虛弱的病體繼續找買家。平煤集團和義煤集團看他“賣命工作”被感動了,全部收購了這批木耳。
這件事,打動了文樓村民,村民對魏華偉的稱呼有了微妙變化:“魏書記”改成了“小魏”或“華偉”,客氣變成了親昵,把他當做了“自己人”。
大學生村官任期一般為3年,如今已“超期服役”的魏華偉說:5年了,文樓已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文樓人幸福安康的生活未來可期。已跟文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不能畫句號,也不會畫這個句號……
“主心骨!”
他帶文樓人叩開致富之門
“一旦鄉親們把你當成了‘自己人’,就給你掏心窩子。”魏華偉說。
村里的病號們與魏華偉嘮嗑,說:“出門打工受歧視,重活又干不了,你能不能給俺弄個啥營生?”
文樓,在上蔡縣縣城南郊,距縣城只有幾公里。縣城里的居民一天三頓要吃菜,發展蔬菜種植是一條不錯的掙錢門路。魏華偉帶村民出去學習,組織村民考察外地蔬菜產業,還請來專家現場講解。半年里,魏華偉開了29次村民會,村民們終于邁出了第一步:文樓村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蔬菜種植合作社。現如今,文樓蔬菜種植發展到了500多畝。
“小魏當初讓我建大棚種菜,我怕賠本不敢干,他到我家跑了七八趟,我老伴還罵過他。”村民雷鐵山說,“現在村里人種菜賣菜都掙錢了,抬不起頭的日子過去了,真不知咋感謝他。”
只要動起來,走得就快了。此后,文樓年年有新的致富項目落地:2010年,魏華偉在外地學習時,發現種白金瓜周期短、見效快,就與武漢一家公司合作,簽訂了一個最低保護價,鼓勵村民試種30余畝,每畝增收1500元;接下來,建菌種廠,解決了5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引進江西海通集團投資500萬元在文樓建立飼料廠,30多名村民就近打工。
在文樓采訪時發現,村里引種的稀有水果——藍莓也已一米多高了。“明年就開始掛果了,一斤能賣一百多塊。”村民們說,“艾滋病把俺們村折磨了這么多年。小魏來后,給村里跑致富項目,磨破了鞋底子,鼓了俺們的錢袋子,他是俺村民抬起頭奔富路的‘主心骨’。”
“曾經被懷疑是來‘鍍金的’,現在發現是‘自己人’,如今已是帶著文樓奔富路的‘主心骨’。”村民們這樣“概括”魏華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