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電氣工程等學院相關學科人才培養,經研究決定于2020年7月1-3日在線上舉辦2020年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大學生夏令營。本次夏令營將重點擴大院校之間、學科之間、本科生與研究生之間交流,使更多優秀學子了解和選擇學校與學院,促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招生與培養;夏令營將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學科負責人,開設學術報告和學科人才培養報告,介紹本領域的研究方法、最新學術動態和研究成果。夏令營結束后,對考核合格的正式學員頒發電子結業證書,對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將優先接收為推薦免試生。本次夏令營免收學費,采用網絡方式開展活動。信電學院已成功舉辦三屆大學生夏令營,通過大學生夏令營使更多考生了解了信電學院,選擇和報考了信電學院。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與報名截止日期
夏令營時間:2020年7月1-3日
報名截止日期:2020年6月23日(以回執反饋時間為準)
二、面向對象與報名條件
本次夏令營面向全國各高校(包括中國農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重點招收三年級以上的本科生。
三、日程安排
另行通知。
四、主辦單位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五、承辦單位
1.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2.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3.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獲取技術重點實驗室
5.智能微電網運行與控制技術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
7.農業農村部精準農業技術集成科研基地(漁業)
8.農業農村部精準農業技術集成科研基地(畜牧業)
9.農業農村部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
六、注意事項
報名方式:請于2020年6月19日前掃下面二維碼報名并上傳有關材料,并請加入信電2020研究生夏令營QQ群。
1.錄取通知:錄取結果將在2020年6月29日前在信電學院網站上公布,沒有被錄取的將不再另行通知。
2.學院將對夏令營表現合格的同學頒發電子結業證明,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將優先接收為推薦免試生,推免生接收意向函將在夏令營結束時發出電子認證函。
3.招生推免政策最終以教育部相關要求為準,如有調整,以最新政策和文件規定要求為準實施,請及時關注學院網站。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宋老師010-62736835
許老師010-62736743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東區67信箱
郵編:100083
網址:http://ciee.cau.edu.cn
夏令營組委會Email:caudyjw@qq.com
QQ群:920230744(2020中農信電大學生夏令營)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與學科簡介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起源于1955年籌建的農村電氣化系。歷經幾代人數十載孜孜以求、砥礪奮進,學院與時俱進,發展成為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具有信息與電氣學科的本碩博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以農業信息與農村能源科技為優勢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基地。
學院依托國家級重點學科“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涵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信息工程與計算機兩大學科群,設有5個系,1個工程實踐創新中心,1個中國農業大學計算中心;現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實踐基地,擁有3個博士學位、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7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80余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名。學院始終堅守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根據學科專業特色與科技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加強創新實踐基地及“雨虹學網”在線教育平臺與聯盟建設,現有各類在校生近1600余名。六十余年來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近2萬名,遍布祖國及世界各地,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學院依托農村電力與新能源發電技術、農業電子與自動化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三大科技創新平臺,建有新能源與電力自動化技術研究所等8個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全國農業在線教育、農業大數據、農業電子商務等聯盟,瞄準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以工程科技問題為引領和導向,秉持“開放、合作、共享、共贏”的理念,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廣泛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在信息科技成為先導和引領、電氣工程進入能源互聯網的新時代,學院正在以科技創新中心、開放實驗室、創業創新基地3個人才培養支撐平臺,以種植業物聯網、養殖業物聯網、農村能源物聯網3個科學研究重點領域,以農業大數據、農業電子商務、農業在線教育3個社會服務優先方向為核心,實施重點建設和率先突破,打造“中農核芯”、“中農云”、“智慧農業”等“互聯網+”創新品牌,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國內外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科學內涵不斷豐富,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術型博士招生點和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碩士招生點。目前,本學科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體系,并已成為本領域科技發展、培養和造就計算機相關學科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平臺和基地。
本學科已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科研與人才培養隊伍。現有教授25人,副教授6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64人。該專業旨在培養面向科研單位、政府部門、企業和國內外項目機構從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信息管理的高級人才。本學科畢業生除具備一般院校計算機專業要求的通用IT研究與開發能力外,在農業和農村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方面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學科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體系。其學科內涵逐漸從僅僅圍繞研究和解決計算機領域中的信息獲取、標識、存儲、處理、傳輸和利用等共性問題,逐漸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農業領域的交叉結合研究延伸,形成了6個主要研究方向,為解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科學技術問題,提供創新技術和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支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6個主要研究方向為:
【計算機系統結構方向】主要開展高性能與并行計算研究、數據流與復雜事件處理研究、大規模數據高效存取方法研究和嵌入式物聯網設備研發。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方向】主要開展軟件工程與軟件復用技術研究、大數據軟件架構研究、知識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
【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主要開展計算機圖形圖像與虛擬現實技術及動植物表型測度應用
【數據科學與智能系統方向】主要開展數據科學與工程計算研究、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發、計算機控制理論與應、計算機通信技術與應用。
【空間信息技術方向】主要開展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研究、地理信息系統研發、位置服務與農機導航技術研究。
可接收研究生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術型碩士,專業代碼:081200)
電子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專業代碼:085400)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學位碩士,專業代碼:095136)。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簡介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是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農業工程的二級學科,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支持建設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該學科團隊現有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30名,其中:教授8名(含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副教授18名、講師3名;10余人具備博士生招生資格。該學科團隊導師同時也在專業碩士學科電子信息類招生。
該學科擁有相關實驗室18個,包括“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業信息獲取技術重點實驗室”、基礎電子與通信技術實驗室、農業與環境參數檢測實驗室、近紅外光譜分析實驗室、機器人技術實驗室等一系列專業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結合現代農業生產實際,圍繞農業生產環節的“感知-分析-處理”環節,重點開展農業生物環境參數感知與處理、生物信息傳感器、農產品無損檢測、農業物聯網、農業機器人、智能變量作業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究。先后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百余項,取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幾十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體系,并成為本領域科技發展、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和基地。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設置“精細農業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研究”、“生物系統感測與智能裝備”和“綠色能源與節能”三個研究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發展需要,從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領域科學研究及工程技術的學術型高層次人才。通過完成課程學習與課題論文工作,使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方法論,全面了解所本領域現狀與發展動態,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工作的能力。
可接收研究生專業: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博士、學術型碩士,專業代碼:082804)
電子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專業代碼:0854)
電氣工程學科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科已經經歷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信電學院的電氣工程學科已經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以及材料工程、機械工程和動力工程等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是現代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學科之一,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的特色學科。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電能的生產和傳輸規模越來越大,電力系統結構也越來越復雜。電能產生、存儲、轉換、傳輸、控制向著高效、靈活、智能、安全、可靠和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方向發展;新型電工材料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新型電工器件、設備和系統向高效能、成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本學科為解決電能的產生、轉換、傳輸和應用問題,提供創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支撐。
中國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學科依托“智能微電網運行與控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農村電力與新能源發電研究中心”、“新能源與電力自動化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雙電電力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智能農業示范基地”以及多個校外教授工作站等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電力行業及其他相關行業培養高水平的電氣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本學科緊密圍繞電力系統與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以及節能裝備等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科發展前沿開展研究,經過長期建設,本學科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三個學科研究方向: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主要研究電力系統運行與保護控制、電力系統暫態穩態分析、配電自動化系統、電力市場、電網大數據與云計算、電網建模與仿真、電力系統規劃和評估、電氣設備在線監測及智能控制系統等。
【農村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微電網技術】
主要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發電系統的理論和關鍵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時空分布特性和資源評估、可再生分布式發電系統的并網控制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優化配置與調度、智能微電網接入大電網的優化控制技術等;
【電力電子與電工新技術】
主要研究改善電能質量的電力電子控制理論和變流技術、電能存儲技術、新型節能裝備的研究與開發、電氣設備在線檢測與故障診斷、電力系統信號檢測及處理。
可接收研究生專業:
電氣工程(學術型碩士,專業代碼:080800)
能源動力類(專業學位碩士,專業代碼:08580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