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礦冶研究總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本院簡介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屬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是我國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具有工程設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地質實驗測試甲級資質,擁有先進的大型設備儀器和工程化能力較強的中試及生產裝備,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以“以技術創新促進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為發展使命,致力于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技術創新,核心主業為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工程與技術服務、先進材料技術與產品和礦產資源循環利用及環保,在采礦、選礦、有色金屬冶金、工藝礦物學、磁性材料、工業炸藥、選礦設備、環境工程、表面工程技術及相關材料等研究領域具備國家領先水平。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100余項,授權專利和制訂國家及行業標準1100余項;有一支素質高、人才結構合理的科技隊伍和一批知名專家,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87人,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在現職科技人員中有正高級工程師234人、高級工程師371人、工程師337人,其中博士111人、碩士599人;
具有礦業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致力于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礦冶公司,秉承追求資源利用極致,實現客戶企業共贏的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產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自1978年開始招收及培養碩士研究生,現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四個一級學科所屬的“材料學”、“有色金屬冶金”、“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5個專業學術型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高等學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首批試點單位。
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
1、招生計劃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面向全國招生,并接收高校優秀推免生。2021年5個專業計劃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5名(含推免生),各專業之間名額可相互調配。
2、報考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和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并取得相應學位人員;
*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院規定的體檢要求。
3、報名、考試
*報考我院的考生和我院接收的推免生考生須在教育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網址:http://yz.chsi.cn)完成網上報名手續。
*考生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學生證(應屆生)、學位證和畢業證(往屆生)報名號,于教育部規定的時間內在網報時所選擇的報名點校驗報名信息、完成現場確認手續。未按規定時間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的考生,報名無效。
* 報考我院,在京內參加初試考生,請選擇北京交通大學報名點報名及考試。外埠考生,請按當地省(市、區)研招辦指定的報名點報名和考試。
*考試時間:按教育部統一規定。
*報名費:按教育部相關規定執行。
*考生報名時不須出具所在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材料。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報考研究生發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復試、錄取,我院不承擔責任。
*對在報考及考試中有違規行為的考生,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給予處理。對弄虛作假者(含推薦免試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4、有關說明
* 我院招收的碩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屬統招統分非定向生,畢業就業雙向選擇,在學期間表現突出者留院工作。
* 專業復試筆試分別為:金屬學(材料學專業)、冶金原理或者化工原理(有色金屬冶金專業)、金屬礦床地下開采(采礦工程專業)、浮選技術(礦物加工專業)、礦床學(礦物加工專業地質學研究方向)、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機械設計方向)、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 機械自動化方向)。
學校名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代碼:86402
單位網址:www.bgrimm.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南四環西路188號總部基地18區23號樓
郵政編碼:100160
聯系部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研究生部
工作電話: 010-63299048:;63299826
工作郵箱: liu_ch@bgrimm.com;qiao_zk@bgrimm.com
5、招生專業目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