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是大學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
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
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清華大學要著力推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堅持教學也是學術,強化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
科研和教學相融合是現代大學的本質特征。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的科研和教學都要服務于人才培養,深化科教融合要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前提。
教學也是學術。學術不僅限于科研,一切與促進教學有關的研究都可以被認為是學術活動。教師要把科研和教學都作為自己的核心工作,把育人落實在科研、教學的全過程。2019年4月19日,清華大學發布《關于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旨在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明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2015年以來,清華大學設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80項,有力促進了研究型、實踐性、混合式等教學模式創新。
二、堅持科研也是教學,把科研活動打造為研究生成長成才的豐沃土壤
科研的過程是學生不斷學習、創造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科研實踐也是教學的一部分。科研對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學術志趣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包括查閱科學文獻、確立科研選題、開展科學實驗、發表研究成果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要在科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術志趣和學術誠信,實現為學和為人的統一,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指導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努力成為所倡導價值的體現者、所培養能力的展示者、所傳授知識的擁有者。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土木系博士生郭宇韜跟隨導師聶建國院士參與武漢天河機場馬家湖跨線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等研究工作。無論是選題方向、論文修改,還是技術方案的選擇,聶建國院士都給予他細心的指導。導師嚴謹、務實、求真的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深深地影響了郭宇韜,并堅定了他未來從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生追求。
三、堅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教學資源,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研究生課程教學要充分體現研究性,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2018年,清華大學制定了“進一步提升研究生課程質量”方案,明確要求“加快課程知識體系更新,吸納最新學術成果”,建設了一批以拓展學生前沿視野、提升課程挑戰度的研究生優質課程。目前,清華大學已經建成體現研究型教學理念和模式的研究生精品課80多門。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鄭泉水院士創建了現代張量函數表示理論,在高階張量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鄭泉水院士在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張量分析》教學過程中,每一章都結合真正的研究案例,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思路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清華大學將秉承科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強化理念對辦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努力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