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暨南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獲悉,暨南大學441出版專業基礎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考試大綱公布,內容如下:
2021年暨南大學文學院出版碩士專業學位
出版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Ⅰ.考查目標
考查學生從事出版專業碩士專業學位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出版專業相關理論知識與能力的運用。
Ⅱ.考查范圍
本科目主要考查出版學基本知識、出版信息檢索、出版理論、出版實務、出版史等相關知識和理論。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總分數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不允許使用計算器等設備。
三、試卷內容結構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測試方法。具體內容及分值如下: 1、出版信息檢索。(20%左右) 2、出版理論知識。(30%左右) 3、出版實務知識。(30%左右) 4、中國古代出版史知識。(20%左右)
四、試卷題型結構
題型采用選擇、簡答、綜合題等形式。各部分所占分值如下:
1.單項選擇題:15題,每題2分,共計30分;
2.簡答題:4題,每題15分,共計60分;
3.綜合題:2題,每題30分,共計60分。
Ⅳ.試題示例
出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出版專業基礎”試卷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計30分
1.最早提出“出版學”這一名詞的人是_____。 A、鄭振鐸 B、張元濟 C、王云五 D、楊家駱 2.目前世界上收錄漢語詞匯最多的工具書是_____。 A、《漢語大字典》 B、《辭源》 C、《漢語大詞典》 D、《辭海》 3._____能夠查到一些漢字的形體演變資料。 A、《漢語大詞典》 B、《辭源》 C、《辭海》 D、《漢語大字典》 4._____屬于類書。 A、《永樂大典》 B、《漢語大詞典》 C、《十三經》 D、《四庫全書》 5.構成出版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除了復制和發行外,還有一個是_____。 A、作者 B、編輯 C、管理 D、網絡 6.關于編輯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 A、編輯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質量的主要保證 B、編輯工作是制訂和實現出版計劃的核心 C、編輯工作在宣傳發行工作中處于中心地位 D、編輯工作是貫徹出版方針的關鍵 7.下列關于編輯和讀者之間關系的表述,錯誤的是_____。 A、讀者是編輯的上帝 B、編輯負有引導讀者的責任 C、讀者是編輯工作的檢驗者和促進者 D、編輯要滿足讀者的一切需求 8.下列出版物類型中,屬于電子出版物的是_____。 A、錄音帶 B、激光視盤 C、激光唱盤 D、只讀光盤 9.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_____。 A、精神產品屬性 B、物質產品屬性 C、藝術性 D、商品性 10.書刊版心的主要組成成分不包括_____。 A、文字 B、圖表 C、天頭和地腳 D、間空和線條 11.廣義的封面不包括_____。 A、內封 B、書脊 C、面封 D、底封 12.圖書編校質量"合格"的標準線下限是_____。 A、差錯率未超過0.5/10000 B、差錯率未超過1/10000 C、差錯率未超過5/10000 D、差錯率未超過1/1000 13.不適用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_____。 A、美術、建筑作品 B、計算機軟件 C、攝影作品 D、時事新聞 14.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保護期一般為_____。 A、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20年 15.根據《出版管理條例>>,下列表述中錯誤的是_____。 A、有一般商品進口權的外貿企業均可從事出版物進口 B、出版單位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售本單位的名稱、書號、刊號 C、出版單位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新聞出版總署免費送交樣本 D、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
二、簡答題:4題,每題15分,共計60分;
1.根據《出版管理條例》,我國出版物上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一個完整的書刊版面由哪些成分有機結合構成的?
3.出版物的種類有哪些?
4.印刷型工具書的排檢方法有哪些?
三、綜合題:共2題,每題30分,共計60分。
1.2022年,我國的北京將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奧會)。請根據這一情況,擬一份選題報告。(30分)
2.閱讀下列短文,改正短文中的錯誤。(30分)
中國古代的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發明于唐代,發明人是沈擴。他在《夢溪叢談》中作了詳細的紹介。活字印刷術就是預先制成單個活字,然后按照付印的稿件,撿出所須要的字,排成一版而施行印刷的方法。采用活字印刷,一書印完之后,版可折散,單字仍可再用來排其它的書版這個方法直到現在也是世界上生產書籍、報紙、雜志的方法之一。
據文獻記載,沈擴首先采用錫制成一個個的單字,再用火燒堅硬后成為活字,用這批活字試制印唰書籍獲得了成攻。此后,西夏政權采用該活字印刷佛經,并有實物流傳至今。元代時有人繼續用此方法印刷,可惜沒有實物留傳。清代時,李瑤和翟金生兩人分別采用沈擴方法自制活字印書獲得成功,而且留傳至今。
元代農學家王珍制作本活字和轉輪排字架獲得成功,并于大德年間用本活字印刷了《旌德縣志》,但是已經失傳。乾隆年間曾用本活字印刷了《武英店聚珍版叢書》一百三十八種。此事的倡導人及承辦者金簡,寫成《武英店聚珍版程式》一書,專門介紹并全面記述武英店制作本活字、排版、印刷的工藝流程。
Ⅴ.參考書目
1.羅紫初等:《出版學基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吳平:《編輯本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方卿等,《圖書營銷學教程》,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版 4.黃先蓉:《出版法律基礎》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5.朱靜雯,《現代書業企業管理》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6.謝新洲編著:《電子出版技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