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擬招生專業介紹——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編導)代碼:135105
1.培養目標
“全媒體”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全面,因此具備敏銳的發現力、創新力,了解媒體產品經營與管理,具有資源整合能力與國際化意識的“全媒體人”已經成為業內的新寵。本專業釆取“以項目為驅動,基于廣播電視編導創作流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藝術修養,系統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編導等內容生產相關專業知識與執行能力,適應融媒體環境需求的新型廣播電視專門人才。
2.培養特色
(1)緊跟傳媒業發展要求,平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知識結構,在教學理念及課程設置上強化科研與實踐并重,注重學生科研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和專業修養。
(2)專業建設與傳媒行業發展保持同步,針對傳媒業對從業者的需求,以高品質廣播電視內容生產需求為核心,將媒體融合的全新實踐理念融入培養過程,培養學生的專業水平、前瞻眼光和職業素養。
(3)建有現代傳媒實踐教學中心,由全媒體演播室、全媒體編輯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錄音實驗室等7個實驗室組成,設備先進、條件完備。同時,高質量的校外人才培養合作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打通學界與業界的聯系,邀請傳媒行業資深人士來校舉辦講座,并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科研創新項目。依托產學聯合培養,將實際項目貫通培養全程,啟發課程學習與實習實踐,對接實際問題與行業需求,深化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師資力量
采用“雙導師”制,行業導師均來自與我校有長期合作關系的知名媒體和廣電單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理論背景。校內碩士生導師以中青年教師骨干為主,博士學歷教師占比55%,且實踐教學成果豐富。有的導師參與大型紀錄片的策劃、導演和顧問工作、參加央視新聞頻道的專家“監看評價與分析”工作、參與央視知名欄目的專家指導工作;有的導師擔任中國網絡文化傳播委員會專家、人民網傳媒頻道專欄作者、亞洲新聞周刊特約評論員、法制網特約評論員、中國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還有的導師擔任影視劇的獨立編劇、導演,他們的優秀作品在權威媒體播映,獲得創作類獎項,并被國家電影資料館收藏。校內導師科研水平高,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立項,近三年發表論文近五十余篇,其中核心論文二十余篇,教材四部,科研成果獲部級獎項。學術導師擁有以校內實踐創新平臺為載體承接的校內外項目若干個,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各級各類大賽斬獲獎項百余個。
4.行業優勢
本專業與國內多家知名媒體深度合作,長期與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國環境報、愛奇藝、百度、人民網等傳媒機構保持緊密聯系,行業資源豐富。
5.國(境)外合作
我校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建有長期的實習合作項目,每年選拔優秀學生赴港參訪和實習,該項目至今已連續進行了10年,合作媒體和參與學生均反響良好,學生實踐成果豐厚。通過參與本項目,學生們在多元的媒介環境下增長才干,開拓國際視野。暑期“印象•香港”傳媒交流活動是我校與香港鳳凰衛視、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共建的傳媒交流活動,學生們以此體驗香港多元的傳媒生態環境。
6.培養成果
自辦學以來,本專業招生人數穩步提高。研究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電視臺、人民網、新浪網、騰訊、愛奇藝、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知名媒體和所屬欄目參與實習、實踐,深入傳媒行業一線,參與制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湖南衛視《聲入人心》、騰訊真人秀《明日之子》等廣播電視節目,獲得了實習單位的認可;研究生發表實習作品若干部(篇),有的研究生實踐成果參與北京文藝廣播的節目錄制;有的研究生成為媒體簽約作家、主編專著、自主創業注冊文化傳媒公司等;有的研究生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在各大期刊、報紙發表署名新聞或評論文章三十余篇;還有的研究生參與相關學科競賽,取得名次,體現了良好的實踐和學術能力。
7.優秀學生
楊皓銘,2016級MFA學生,在校期間擔任北京城市學院研究生會主席、16級廣電班文體委員。在校期間因能力突出,被選派至香港文匯大公集團新媒體崗位實習,實習能力獲得認可。此外,在人民日報社實習期間,楊皓銘同學圓滿完成了“全國兩會”到“金磚領導人廈門會晤”到“十九大”的視頻策劃與編輯,參與制作的作品獲得了第28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和三等獎。畢業后入職人民日報社海外網。
牛海荃,2016級MFA學生,在校期間擔任研究生部助管,因能力突出,被選派至香港文匯大公集團新聞采編崗位實習,發表署名新聞稿件十余篇,實習能力獲得認可。在校期間,牛海荃同學專業成績第一;獲得“外研杯”全國英語閱讀大賽初賽二等獎;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篇;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以專業知識奉獻社會。由于牛海荃同學在校期間品學兼優,平衡發展,于2017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8.就業前景
畢業生能夠勝任傳統媒體、新媒體創作工作,可到廣播電視機構、互聯網領域、新興媒體公司從事廣播電視編導的相關工作,或在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策劃、品牌推廣與宣傳、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赴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將來從事廣播電視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