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團)是原郵電部的二大研究院之一,是直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余家國家大型企業之一,現有土地面積畝左右。2009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產值增長約30%,突破100億元。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集科研、生產、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機構,是國家光纖通信研究基地、國家光纖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集成光電子工藝中心武漢分部、亞太電信聯盟培訓基地、武漢中國光谷的科研核心龍頭企業,年我院成為國家首次批準的依托轉制院所和企業建設的“光纖通信技術和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首批獲得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招生單位,是國家批準的博士后工作站,擁有1個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教授、高級工程師600余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120余人。自1974年建院以來,我院共取得了500多項重大科研成果,承擔了我國從“六五”到“十一五”計劃、“863計劃”光纖通信領域和新材料及光電子領域的絕大部分重點課題,并在一系列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做出了重大貢獻。近幾年獲國家科學進步獎10余項,部委級、省級科技進步獎30余項。武漢郵科院9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均實現了產業轉化。先后承擔了包括京漢廣干線工程在內的三萬多個重點通信工程,目前累計在網運行的通信系統設備數量超過20萬端,為我國基礎通信網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圖書館成立于1951年, 館舍面積3410平米,館藏總量20萬冊,館藏以通信、電子、計算機類為主,尤以光通信專業見長,在收藏國內外光通信專業會議、ITU-T標準、國際國內光通信專業標準方面已形成特色。
我院以培養通信、電子、軟件領域的高級研究開發應用人才為己任,研究生的理論課集中一年上完,從第二學年開始進入課題研究,在此期間要求研究生所作論文與科研任務相結合,既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科研實踐,又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鼓勵研究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長期以來,我院的研究生教育逐漸形成了一個既出科研成果、又出通信人才的良性循環。我院研究生畢業前都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1篇以上的學術論文。國際電聯標準ITU-T X.85等重要國際標準的起草人、國際電聯盟第15研究組副主席、院總工、副院長余少華博士捐資設立“烽火科技獎學基金”,以獎勵品學兼優、銳意進取、勇于科技創新的青年學子,激勵青年學子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報效祖國。
我院先后招生培養研究生近1000名,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大多留在我院烽火通信等公司工作,也深受各大通信制造商和運營商的歡迎,有部分畢業生到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科技、中興通信、虹信公司、光訊公司信等大型的通信公司工作,30多年來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并且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現已成為國家通信領域的專家、學者、技術骨干,在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中作出了顯著成績。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在郵電部、外交部、科技部和商務部的安排下,從1994年承擔各類涉外培訓項目。截止到2009年底,共承辦了50期涉外培訓項目,接待了來自亞、非、拉、歐、大洋洲7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名高級技術人員和官員。
依靠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企業多年的積累,武漢郵科院已建立了光通信傳輸技術研究、光纖光纜研究、無源器件和集成光電子器件研究、光有源器件和光模塊研究、接入網技術研究、IP數據通信技術研究、無線通信及3G技術研究、軟交換和NGN技術研究、微電子設計技術研究的相關研發機構。立足光通信技術基礎,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SIC設計、應用與嵌入式系統軟件設計、光電子設計與制造工藝、光纖工藝設計與制造四大核心技術。目前,武漢郵科院(烽火科技集團)的科研以及成果轉化已進入一個水平更高、范圍更廣、技術更新的發展階段,在產業化能力上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烽火光纜成為中國名牌,光無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產品的國內占有率雙雙名列第一,成為全球知名的光器件主流供應商。武漢郵科院在無線通信領域也得到長足發展,系列移動網絡優化產品(GSM、CDMA、3G等直放站)成為國內主要品牌,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產品、測試儀表和移動網增值業務開發方面已取得成果,并通過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強強聯合,為運營商提供3G系統設備和全套解決方案。武漢郵科院還是中國光纖到家FTTH產業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和主要的標準制定者,依托武漢郵科院三大產業實力,可提供互聯網、話音和視頻等三網業務全套中國光纖到家FTTH解決方案和配套產品。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院極為重視,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我院視察。
我們熱忱歡迎計算機、軟件、通信、電信、光信、網絡、自控等相關專業的有志青年來我院學習、工作,為通信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人數 | 初 試 考 試 科 目 | 復 試 考 試 科 目 | |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 20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 501量子力學 | |
080901物理電子學 | ② 201英語一 | ② 521信號與線性系統 | ||
11 光電子器件 | ③ 301數學一 | (二門專業課任選一門) | ||
12 光通信無源器件 | ④ 801物理學(電磁學、光學) | |||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綜合測試 | |||
13光纖傳輸理論與光波導技術 | ||||
1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應用 | ||||
15移動通信 | ||||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 100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 511 C語言程序設計 | |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 ② 201英語一 | ② 521信號與線性系統 | ||
16數字通信 17光纖通信系統18 IP技術 19 通信軟件 | ③ 301數學一 | (二門專業課任選一門) | ||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 ④ 811脈沖與數字電路 | |||
20 數字信號處理 | ⑤ 821微機原理應用 | 綜合測試 | ||
21 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 (二門專業課任選一門) | |||
22 軟交換技術 | ||||
23 通信網業務量理論 | ||||
參考書目: | ||||
物理電子學 | 《大學物理教程》 鐘韶主編 2005年7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量子力學教程》 周世勛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信號與信息系統》鄭君里編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閻石主編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第三版 周明德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 |||
《C語言程序設計》 譚浩強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 ||||
《信號與信息系統》鄭君里編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單位代碼:84011 聯系電話:027-87691546
聯系人:陳老師 王老師
Email地址:wriyzbchen@163.com xlwang18@wri.com.cn
通信地址:武漢市洪山區郵科院路88號(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
郵政編碼:430074
網上報名網址:www.chinayz.com.cn
說明: 招生指標以當年教育部審批的名額為準,各專業均接受211高校的保送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