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深入,網絡作為一個公共平臺,使每位公民都成了新聞工作者,人們獲取新聞素材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但隨之而來的網絡謠言卻像病毒一樣侵蝕著廣大網民,大有向傳統(tǒng)媒體傳播的趨勢。近期,由國信辦、工信部發(fā)起打擊新聞、網絡謠言的查處行動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但網絡作為開放平臺,在查處謠言方面相比傳統(tǒng)媒體有相應難度,在防堵的同時,更應該從源頭教育開始。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研究生考試,作為國家選拔及培養(yǎng)新聞高端人才的渠道,在提高新聞從業(yè)者素質上,考研輔導專家面對這一趨勢分析,在考研試題出題方向上,可能會有相應調整,報考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的考生在平時復習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新聞真實性的意義
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理論與實踐的基石,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是新聞工作的首要問題。現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是新聞的基礎,一切新聞都必須真實,這是新聞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新聞報道的優(yōu)勢和力量之所在。
新聞真實包含了雙重含義,即新聞的具體真實和總體真實。新聞的具體真實是指新聞報道對具體的客觀事實所做的真實的反映。新聞的總體真實則是指在具體事實的基礎上,新聞報道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和客觀事物的普遍聯系,揭示客觀事物相互聯系和發(fā)展中存在的內部規(guī)律性。具體真實是基礎,它對總體真實起制約作用,總體真實是在具體真實的基礎上的升華,它對具體真實起指導作用。
要在新聞報道實踐中做到這"雙重真實",就必須忠實地按照事實的本來面貌描寫事實。從事實的聯系、事實的總和中把握事實,全面地反映事實,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避免由于以偏概全、顧此失彼、淺嘗輒止等原因造成的新聞失實。
新聞輿論引導及監(jiān)督
輿論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里,公眾對于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tài)度。新聞事業(yè)具有反映輿論、表達輿論、組織輿論、引導輿論的作用,輿論運動的規(guī)律始終支配著新聞報道活動,輿論也因此成為新聞媒介的旗幟和靈魂。
新聞輿論是社會公眾通過新聞傳媒對最新事態(tài)的意見表達。社會公眾是新聞輿論的主體;最新事態(tài)是新聞輿論的源頭;言論表達是新聞輿論形式。新聞輿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輿論指向--社會事態(tài)的范圍大;輿論主體--社會公眾參與的程度高;輿論導向--社會公眾的領域廣。
輿論引導是指新聞媒體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意見表達引導公眾意見,通過報道中隱含的意見傾向,或者通過直接的評論,表達觀點立場,引導輿論。我們的新聞媒體要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水平,講究輿論引導藝術。具體包括:宜解不宜避,堅持輿論引導的鮮明性;宜緩不宜急,把握輿論引導的漸進性;宜全不宜片,講求輿論引導的辯證性;宜誘不宜硬,注意輿論引導的啟發(fā)性。 輿論監(jiān)督則是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guī)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輿論監(jiān)督具有監(jiān)視社會環(huán)境、推動社會發(fā)展、社會調整、社會控制、社會制衡等功能。
新聞體現的黨性原則
黨性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的黨性集中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階級性。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是無產階級階級性的集中體現,它要求在新聞工作中體現無產階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組織原則和行為準則,表現了與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截然不同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和資本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本質區(qū)別。黨性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靈魂。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黨性原則具有歷史繼承性,從馬克思到列寧,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都有大量關于黨性原則的論述。
社會主義黨性原則,就是指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新聞事業(yè)的地位、性質、任務、作用等總的看法和綱領性意見。社會主義黨性原則認為,新聞事業(yè)是黨領導的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黨的領導下報道新聞、傳播信息、反映輿論、進行社會教育、提供文化娛樂,發(fā)揮著宣傳工具和輿論機關的作用,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社會主義黨性原則具體包括:在思想上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組織上堅持和服從黨的領導,貫徹民主集中制,遵守黨的紀律。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的主要推手,新聞傳播學畢業(yè)生是未來從事新聞工作的主力軍,國家在防堵的同時不會忘記對癥下藥,所以報考新聞專業(yè)的考生不因忽視這一趨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