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610《大學化學》
一、考查目標
“大學化學”是理工科各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物質結構基礎理論、溶液化學平衡、定量分析基本方法、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學基礎,同時在科學思維能力方面獲得應有的訓練和培養。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15*2=30分)、填空題(15*2=30分)、簡答題(45分)計算題(15*3=45)分,共計150分。
2、內容結構
溶液和膠體(5%)、化學反應的能量和方向(15%)、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10%)、物質結構簡介(10%)、分析化學概論(10%)、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15%)、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法(10%)、配位化合物與配位滴定法(10%)、氧化還原反應與氧化還原滴定法(10%)、吸光光度分析法(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考試內容
①分散系的概念、稀溶液依數性及計算公式;膠團結構和影響溶膠穩定性和聚沉的因素。
②狀態函數的性質;焓和焓變;自由能和自由能變;反應熱和自由能變的含義及其計算;自發性判據。、
③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質量作用定律;阿累尼烏斯公式;標準平衡常數;ΔrGmθ與Kθ的關系;化學平衡的計算。
④ 四個量子數;核外電子的排布;元素性質變化的周期性;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及其應用;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⑤誤差的基本概念、計算及減免方法;有效數字在分析實踐中的運用;標準溶液的表示方法及配制、標定方法;滴定分析計算。
⑥電離平衡原理;酸堿質子理論;質子條件;各類溶液體系pH值的計算;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和選擇;一元強酸堿的滴定和多元酸(堿)分步滴定。
⑦溶度積常數的意義;溶度積規則。
⑧ 配合物的命名和基本特點;配位平衡及其計算,酸效應、酸效應系數和酸效應曲線;條件穩定常數;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⑨ 氧化數的概念和原電池;Nernst方程的應用;電極電勢及其應用;高錳酸鉀法、碘量法和重鉻酸鉀法。
⑩朗伯比爾定律;吸光系數;單一組分的分析。
2、考試要求
①掌握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質量摩爾濃度,物質的理分數的計算及相互間的換算;掌握非電解質稀液的依數性及其應用;了解分散體系的類型,掌握膠體分散體系的基本特性;了解離子交換吸附的特點,掌握膠團結構概念,了解溶膠的性質,了解膠團的擴散雙電層結構。了解溶膠動力穩定性和相對的聚結穩定性的原因,了解電解質對溶膠的聚沉作用。
②了解熱力學能、焓、熵、自由能等狀態函數的物理意義;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礎內容。重點掌握化學反應熱效應的各種計算方法;掌握過程的△S、△G的計算;掌握△G與溫度的關系式,及溫度對反應自發性的影響。
③掌握標準平衡常數(Kθ )的意義及書寫;掌握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掌握濃度、壓力、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掌握化學反應速率方程式,質量作用定律及其適用范圍;了解反應速率理論;掌握溫度與反應速率常數的關系式。
④了解核外電子運動的特性——波粒二象性、量子化、波函數ψ與原子軌道,幾率與幾率密度及其表示法,原子軌道和電子云角度分布圖;掌握四個量子數的物理意義,相互關系及合理組合;掌握單電子原子、多電子原子能級,了解鉆穿效應、屏蔽效應對能級高低的影響;掌握核外電子排布的原理,能熟練寫出一般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結構與同期系的關系及元素基本性質(原子半徑、電離能、電子親合能、電負性)的變化規律;掌握離子鍵理論要點,決定離子化合物性質的因素與離子晶體的晶格能;掌握共價鍵理論(VB法)和雜化軌道理論要點及共價健特征; 掌握偶極矩、分子的極化和分子間力、氫鍵及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了解各類晶體的特點。
⑤了解分析化學的目的、任務、作用,分析方法的分類,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掌握誤差的分類、來源、減免方法,準確度、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提高分析準確度的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式;掌握有效數學的概念及運算規則;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標準溶液、化學計量點、指示劑、滴定終點、滴定誤差;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分類、滴定方式、滴定分析對滴定反應的要求;掌握標準溶液濃度表示方法,標準溶液的配制及標定方法;掌握滴定分析計算方法。
⑥掌握弱酸、弱堿的電離平衡,影響電離平衡常數和電離度的因素,稀釋定律;運用最簡式計算弱酸、弱堿水溶液的pH值及有關離子平衡濃度;了解同離子效應,鹽效應;掌握酸堿質子理論;掌握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指示劑的變色點、變色范圍;掌握強堿(酸)滴定一元酸(堿)的原理,滴定曲線的概念,影響滴定突躍的因素,化學計量點pH值及突躍范圍的計算,指示劑的選擇,掌握直接準確滴定一元酸(堿)的判據及其應用;掌握多元酸(堿)分步滴定的判據及滴定終點的pH計算,指示劑的選擇,了解混合酸(堿)準確滴定的判據;了解CO2對酸堿滴定的影響,掌握混合堿的分析方法及銨鹽中含氮量的測定方法。
⑦掌握難溶強電解質和溶度積原理;掌握溶度積Ksp和溶解度S的定量關系;了解同離子效應和介質酸度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掌握溶度積規則,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及應用,了解分步沉淀和沉淀轉化。
⑧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組成及命名,了解決定配位數的因素;掌握配位化合物鍵價理論要點,了解內軌型及外軌型配合物,了解配合物的磁性;掌握配位平衡及有關計算;掌握沉淀反應對配平衡的影響并作有關計算,掌握酸堿反應對配位平衡的影響;了解多重平衡常數及其應用;掌握螯合物的結構特點及穩定性;掌握影響EDTA配合物穩定性的外部因素,重點掌握酸效應和酸效應系數;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單一金屬離子準確滴定的界限及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了解金屬離子指標劑,了解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與途徑。
⑨ 掌握氧化數的概念及氧化數規則;掌握原電池的組成,電極反應,電池符號;掌握電極電勢的概念及影響因素,掌握標準電極電勢的概念;熟練掌握Nernst方程,掌握濃度、壓力、酸度、沉淀反應、配位反應對電極電勢的影響,并運用Nernst方程式進行計算;掌握原電池電動勢Eθ與電池反應△rGθm的關系,掌握標準電動勢與氧化還原反應標準平衡常數Kθ 的關系;掌握電極電勢的應用:①表示水溶液中物質氧化、還原有力的強弱;②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③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④測定水溶液中離子的濃度(活度);掌握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了解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特點,了解條件電極電勢的概念,了解條件平衡常數的概念,掌握氧化還原滴定對條件電極電勢差值的要求;了解氧化還原滴定曲線的計算方法,了解氧化還原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劑;掌握高錳酸鉀溶液的配制與標定,了解高錳酸鉀法、碘量法和重鉻酸鉀法的應用;掌握氧化還原法的計算。
⑩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特點,掌握吸收曲線的概念,了解其應用;掌握光的吸收定律,掌握吸光系數和摩爾吸光系數,了解比爾定律的偏離情況,掌握朗伯比爾定律的應用原理;掌握顯色反應的概念,了解顯色條件的選擇原理;了解吸光光度法應用。
四、推薦書目:
1、呼世斌 王進義 吳秋華 主編,無機化及分析化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