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公共行政學
一、考試目的
行政管理學是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入學考試的專業課測試。將根據考生的成績,按照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全面衡量,擇優選取,進入復試。
二、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全面地理解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掌握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科學理論和專門知識,了解行政管理學演變的脈絡,熟悉行政管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具有較好的從事公共行政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管理實踐中的相關問題。
三、考試內容
主要是行政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前沿理論,行政管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流派、主要思想,要求考生掌握大綱中規定的內容并在領會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
1.行政和行政管理學
1)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的概念
2)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3)行政管理學本土化及建設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學
2.行政環境
1)行政環境與外部環境的互動分析
2)經濟和政治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3)文化、民族和宗教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4)自然環境和國際社會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5)良好外部環境的創建
6)我國現階段行政環境的主要特點
3.行政職能
1)行政職能的含義及特點
2)行政職能的構成體系
3)行政職能的理論源流
4)當代西方國家行政職能的趨勢
5)轉軌時期我國行政職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
4.行政組織
1)行政組織的基本概念、類型和結構
2)主要行政組織理論
3)行政組織的編制管理
5.行政領導
1)行政領導的概念
2)行政領導者的職位、職權和責任
3)行政領導體制
4)行政領導的方法、方式與藝術
5)行政領導者的素質及其結構優化
6.人事行政
1)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
2)國家公務員制度
3)中國人事行政的變革
7.財務行政
1)財務行政的內容
2)財務行政的功能
3)國家預決算的管理
4)國家審計管理
5)中國的財政體制及其改革
8.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的含義
2)行政信息管理的內容
3)行政信息開發利用
9.行政決策
1)行政決策的含義及特點
2)政策過程
3)政策分析的方法
4)行政決策體制及其運行優化
10.政府公共關系與行政溝通、行政協調
1)政府公共關系的含義、特征
2)政府公共關系的內容及作用
3)行政溝通的概念和作用
4)政協調的概念和作用
11.行政倫理
1)行政倫理的含義和作用
2)行政倫理的結構與功能
3)行政倫理與依法行政
4)當代中國行政倫理建設
12.行政法治
1)行政法治的含義
2)依法行政的內涵及要求
3)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歷程
4)行政立法的權力配置
5)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設
13.行政監督
1)行政權力制約的基本理論
2)行政監督體系
3)我國行政監督機制的完善
14.公共危機管理
1)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
2)公共危機管理的職能與機構
3)公共危機管理的體制
4)公共危機管理的機制
15.辦公室管理與后勤管理
1)辦公室工作的性質與任務
2)辦公室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3)后勤管理的重要意義與主要內容
4)后勤管理體制改革
16.政府績效管理
1)政府績效管理的含義與意義
2)政府績效管理的特點與難點
3)政府部門績效計劃與實施
4)政府部門績效考核
5)政府部門績效反饋與改進
6)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優化
17.行政改革與發展
1)行政改革的含義和類型
2)當代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趨勢和主要特點
3)當代中國的行政改革
18.提出與創立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威爾遜的行政學思想的內容、背景及地位
2)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想
3)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4)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19.正統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韋伯的官僚制理論
2)懷特的理論行政學思想
3)古利克的一體化行政思想
4)厄威克的系統化行政管理原則
5)福萊特的動態行政管理理論
20.批評與轉變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巴納德的系統組織理論
2)西蒙的行為主義行政思想
3)沃爾多綜合折衷行政觀
4)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5)麥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理論
6)林德布羅姆的漸進決策理論
21.應用與發展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德羅爾的政策科學思想
2)里格斯的行政生態學說
3)黑迪的比較公共行政理論
22.挑戰與創新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以弗雷德里克森等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
2)費德勒的權變領導理論
3)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
23.總結與探索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1)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的“政府失敗說”
2)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論
3)奧斯本企業家政府理論
4)法默爾的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5)登哈特的新服務理論
6)羅森布魯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