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繪畫表現出卓越的藝術成就,而且理論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謝赫的《古畫品錄》。《古畫品錄》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繪畫理論著作。《古畫品錄》中以“六法”作為核心的理論體系,是品評繪畫的最高標準。
六法論: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
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氣韻指的是人物從姿態、表情中顯示出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首先是用以衡量畫中人物形象的,后來漸漸放大到品評人物畫之外的作品,這已不是謝赫原意,而是后代藝術家、理論家根據自己的體驗、認識對氣韻的具體運用和新的發展。氣韻與傳神在說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質這一根本點上是一致的,氣韻更多是指人物的全體尤其姿勢談吐所傳達的內在情性,或者說內在情性的外在化。氣韻作為品評的標準,主要是看作品對客體的風度韻致描繪再現的如何,而后漸漸涵容進更多主體表現的因素,氣韻就指的是作為客體融一的形象形式的總的內在特質了,能夠表現出物我為一的生動氣韻。
骨法用筆:是訴說所謂骨法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筆法,指所畫人物形象的古相所體現出的身份氣質。謝赫使用“骨法”則以轉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筆的藝術表現了,當時的繪畫全以勾勒線條造型,對象的結構、體態、表情,只能靠線的準確性、力量感和變化來表現。因此,借用“骨法”來說明用筆的藝術性,包涵著筆力、力感、結構表現等意思。謝赫之后,骨法成為歷代評畫的重要標準,這是傳統繪畫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風格所必然產生的相應的美學原則,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繪畫民族風格的完美發展。
應物象形:是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對象形似。對于畫家來說,應物就是刻畫出對象的形態外觀。在六法中,形象問題擺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時,繪畫美學對待形似、描繪對象的真實性很重視。但又把它置于氣韻與古法之后,這表明那時的藝術家已經相當深刻地把握了藝術與現實、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的關系。
隨類賦彩:是說著色,賦彩即施色。隨類,解作“隨物”。隨色象類,可以解作彩色與所畫的物象相似。隨類即隨色象之意,因此同于賦彩。
經營位置:是說繪畫的構圖。謝赫借來比喻畫家作畫之初的布置構圖。“位置”指人或物所處的地位,指安排或布置。位置須經營,把構圖、運思和構思看作是一體,這是深刻的見解。
傳移摹寫:指的是臨摹復制作品。
“六法”中的六條標準在性質上是不同的,但它們之間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理論體系。氣韻生動是總的要求,但要達到氣韻生動,首先要看線條的運用,如果用筆不當,就會使對象失其精神,使作品歸于失敗。其次,要看造型如何,畫虎類犬不行,雖用筆得力,但形象很差,也不能表達出所需的形象和內容來。顏色不符合對象所應有的色彩,自然也就不能符合真實的形象。筆法、輪廓、色彩都符合了要求,仍然不夠,如果不把畫面中的各種形象的位置作一番苦心經營,也不會造成喧賓奪主。六法是在古代繪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升為理論的,他是繪畫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總結,它提出了表現對象內在的因素的重要性,同時也肯定了根據對象造型的必要性。六法的提出對后來繪畫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人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高下的標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