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
動機是指由于個人的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行為指向。
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無論是物質的需要還是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意向、興趣、愿望或信念的形式指向一定的對象,并激發起人的活動,就可構成活動的動機。
以往的研究者一直在關心動機體系中的個別差異問題。例如,人們在追求成就、權利、滿足饑餓要求等幾方面的強烈程度是不同的。
在這一節中,我們只介紹環境因素怎樣激起人們的行為,關心的是反應的共同模式。
如果一個人被迫做某事,或違心地說些什么,那么他真正的意愿、想法會發生變化嗎?這就是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研究的出發點,在此以前Festinger提出了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onance)的理論。這個理論有四個要點:
一個人如果為矛盾的想法困惑,就會產生失調的感情。
失調是不愉快的,因而個體會產生消除它的動機。
除了試圖消除失調以外,個體將積極地避免加深失調的情況與信息。
隨著失調加深消除不愉快的動機也更強烈。
實驗是組間設計,共有3種實驗條件。
控制組(無獎賞),獎賞1美元組與獎賞20美元組。
自變量是獎賞的數量。
因變量是被試真實的想法。
一般說來,我們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行為,但Festinger等人的實驗證明,在一定的條件下我們的行為決定我們的態度。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