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年,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聘請拉斐爾給自己的梵蒂岡宮作裝飾壁畫。《雅典學院》就是拉斐爾為梵蒂岡宮繪制的三幅巨型壁畫之一,這幅作品是拉斐爾最輝煌的作品。畫面內容取材于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的逸事,通過追憶那個高度理想的古代黃金時代,借以表現文藝復興時期與它的淵源關系和對它的崇尚之情。
在畫面中,拉斐爾把古代思想家與科學家的聚會安排在一個有拱門的大廳內,兩邊有阿波羅和雅典娜的雕像,描畫了共11群組的57個學者名人。這幅畫中人物是非常多的,總的說來,這些人物,或行走、或交談、或爭論、或計算、或深思,完全沉浸在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自由辯論的氣氛中。
在畫面氛圍安排上,雖然《雅典學院》取材于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的逸事。不過,當時柏拉圖辦的雅典學院是設置在戶外的森林中,但是拉斐爾卻把它移到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筑里。這里的變化,拉斐爾是通過這種擁有崇高感的古典建筑來營造整體環境的高貴氛圍,以便更有利地來烘托這場古代圣賢盛會的偉大戲劇效果。
這幅底長7米多的大壁畫,巧妙地利用了周邊建筑結構的現有條件,把半圓形墻壁的外框畫成一個巨大的拱門,而在壁畫下方畫出兩層平臺,形成縱深感,把畫面的建筑和實際建筑融為一體,在視覺上使觀看者分不出哪里是真建筑,哪里是畫中的建筑,造成畫中人物如同是生活在真實空間里一樣的那種親近感覺。背景中的建筑,完全是畫家根據構圖需要而編造的。整個畫面的建筑根據中心視點,像層層凱旋門一樣向縱深推進,引導人們的視線隨著層層拱門進入畫面的深處,給人們造成一種宏大而深遠的感覺。
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指著天,亞里士多德指著地,他們邊走邊談,引經據典的樣子。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兩旁站著的人,個個懷著崇敬,正在聆聽兩位大師的辯論,在柏拉圖左邊,他的大恩師蘇格拉底在用他習慣的方式,掰著手指和一群人討論著什么問題。畫家本人也出現在了畫面之中。
所有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把整個畫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畫家還極善于利用臺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畫家對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情和動作都作了精細的思考和細致的安排,使他們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學術特點。
《雅典學院》這幅畫的色彩處理也很協調,乳黃色的大理石結構,與人物紅、白、黃、紫、赭等色的衣飾相互交錯,相映成趣。每個細微部分的用色都十分自然,合成像音樂般和諧,可以說是渾然天成,足以見得拉斐爾手法的嫻熟。
這幅偉大的作品標志著人文主義思想在文藝復興時代美術中的最終勝利,也標志著人文主義思想與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密切聯系。
此作品也是考研簡答題與論述題中常常出現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