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三、材料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
34.(馬原)
材料:
第1段: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首句)
第4段:只有準確把我分析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看清變局本質和發展大勢,順勢而為,謀事而動,提升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能力,沉著應對變局,開拓新局,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末句)摘自《人民日報》(2020年4月3日、4月16日、9月25日)
(1)分析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一論斷蘊含的唯物辯證理論。(5分)
(2)運用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原理,分析“主動永變”與“準確識變”之間的關系。(5分)
參考答案(1)答:在辯證法看來,危機就是危與機的矛盾統一體 ,它們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辯證統一。以辯證思維看待危機,不難發現危和機 ,溝成的矛盾統一體中危足一 種具有相對性, 暫時性、可變性的客觀存在。危與觀作為矛盾雙方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相互貫通、辯證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危與機的辯證法告訴我們,人在危機面前不是消極無為的。以辯證思維明方向。辨大勢、觀大局,深刻把握機遇和挑戰積極創造條件, 就能轉危為機。開創新局。
(2)答: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Z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流一的基礎。
“主動求變"準確識變",體現了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和利用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這表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應從實際出發, 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實踐是發揮人的土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35.(毛中特)
(1)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視角,分析我國從“解決溫飽”到“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達成小康社會”中體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6分)
(2)如何理解“實現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4分)
參考答案:( 1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發揮的根本保障,黨的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土義制度優勢之源。 黨的十三大把鄧小平“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松想確定下來, 并在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切實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達到了小康水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的跨越。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消除貧困上取得的成就足以向世界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十三五”時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法展, 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道是我們黨領導人民為之奮斗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全斗日標作出了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順利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丌啟,任務十分艱巨,前景無比光明。
36.
材料:
第1段: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首)
第5段: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站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主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摘自《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黨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需要“非凡的氣魄和膽略”請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形式和黨的任務,加以分析說明。(5分)
(2)為什么說“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5分)
參考答案:
(1)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還面臨許多嚴重的困哪和-些緊迫的問題:從內部來看, 解放全中國任務還沒有結克, 還存在著大量國民黨軍事殘余:中國經濟十分落后,百廢待興;黨還面臨著執政的艱巨考驗;從外部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企圖通過對話實行強硬的對華政策,那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的政策從根本上搞垮新中國. 企圖把人民政權扼殺在搖盜里面。面臨如此四峻的內外部環境,我們當時的主要有兩大任務具體表現為:
一是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徹底解決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的矛盾;
二是動員人民努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破敗的國民經濟。因此,為了解決困難,完成歷史遺留任務,捍衛新生的人民政權,我們必須做出抗美援朝的非凡決策。
(2)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經比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新中國真王站穩了腳跟。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
經比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這一或,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賽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
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 , 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經比一戰,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取得了 重要軍事經驗, 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戰,人民軍隊戰斗力威震世界. 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經比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玉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求.任何一支軍隊,不論多么強大,如果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肚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7.(思修法基)
材料: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談到了二十世紀末我過的奮斗目標:“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首)
第2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目標的建議》宣告:”'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末)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摘編自《人民日報》(2020年7月15日、11月4日)
“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恢弘壯麗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遠的新征程。)摘自《人民日報》(2020年6月30日,7月20日)
(1)中國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全國人民都在為“武漢熱干面"加油",其中體現了什么樣的中國精神?
(2)偉大抗疫精神將激勵新時代青年如何負擔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
參考答案
(1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重要內容的偉大民族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奮斗精神等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新實踐中的集口體現,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足一脈相承的。
(2)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和奉獻精神。他們講求奉獻,實干進取。把個入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他們在盡責集體、服務社會、頁獻國家中實現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因此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
38.(時政)
(1)分析中國和美國兩國在面對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的不同態度,并指出其本質。【材料里主要寫的是美國退出來很多國際組織,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事物,疫情期間捐款,并在2年中陸續捐款20億美元物資等,疫苗研制成功會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使用】
(2)習近平指出的“四點建議”對于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有什么意義?【材料里的四個建議是: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行動】
答案:參考答案:(1)答: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奉行“美國優先”的原則,采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政策, 從多邊主義和國際制度節節后退。在兩年多時間內, 美國已退出或威脅退出10多個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這表明美國從“霸權之后"進一步演變為“制度之后"。中國近年來在國際社會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新理念和新主張。這些理念與主張已被載入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經社理事會、人權理事會的相關決議中。這體現了聯合國多數會員國對這些新理念新主張的認同和支持。
(2)答:多邊主義是人類應對世界性問題的最好方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 包括中美在內的大國更應相互支持協作, 帶領人類走出這場危機,并在后疫情時代致力于多邊主義發展.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性挑戰"這是大國應盡的歷史責任。后疫情時代,一個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中國,將繼續同各方共同促進全球治理體系不斷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