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心理學
一、考試目的
本課程是師范專業學生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對未來教師進行心理學概念、內容和研究方法等的教育,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途徑。考試希望讓學生:(1)了解與識記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2)理解和掌握各種心理現象和個性心理、解釋心理現象的相關理論和規律;(3)具有運用心理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試卷結構
選擇題(20分)、名詞解釋(20分)、簡答題(20分)、材料分析與論述題(40分)。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 緒論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心理學定義和研究對象。
2. 心理學基本任務。
3. 重要心理學派別和研究取向。
4. 心理學主要研究方法。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
第二節 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一、心理過程、心理結構、心理的腦機制、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心理與環境;
二、心理學在科學大家庭的地位。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心理學的過去與現在
一、現代心理學的歷史背景;
二、19世界末20世紀初的重要心理學派別;
三、當代心理學研究取向。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神經元、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 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3. 大腦兩半球的單側化優勢,裂腦研究。
4. 腦功能的學說。
【考試內容】
第一節 神經系統的進化
第二節 神經元
一、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二、神經沖動的傳遞;
三、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
四、神經回路。
第三節 神經系統
一、外周神經系統;
二、中樞神經系統;
三、大腦的結構和機能;
大腦的結構,大腦皮層的分區及機能,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
四、神經系統的發育和腦的可塑性;
第四節 腦功能的各種學說;
一、定位說;
二、整體說;
三、機能系統學說;
四、模塊說;
五、神經網絡學說。
第三章 感覺和知覺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感覺和知覺的定義和種類。
2. 感受性和感覺閾限,韋伯定律、對數定律、冪定律。
3. 視覺的生理機制和基本現象,顏色的特性,明適應與暗適應,馬赫帶。
4. 聲音的特性,聲音的掩蔽,聲音的混合現象。
5. 感覺適應、感覺后像、感覺對比,閃光融合。
6. 知覺的定義、特性和種類。
7. 影響時間知覺的心理因素。
8. 感覺基本規律,知覺的特性。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感覺
一、感覺的一般概念;
二、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感受性和感覺閾限,韋伯定律、費希納定律、冪定律。
三、視覺;
視覺的生理機制和基本現象,顏色的特性,明適應與暗適應。
三、聽覺;
聲音的特性,聲音的掩蔽,聲音的混合現象。
五、其他感覺;
六、感覺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知覺
一、知覺的一般概念;
二、知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對象與背景,知覺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在知覺中的作用,知覺的恒常性,知覺學習和知覺適應。
四、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的定義和種類。深度知覺的線索。
五、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時間知覺的定義和線索。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運動知覺的定義,真正運動的知覺和似動。
六、錯覺。
錯覺的定義和種類。
第四章 意識和注意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不同的意識狀態,睡眠和夢。
2. 注意的定義、功能和種類。
3.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品質)。
4. 注意的規律及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5. 注意的認知理論。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意識概念
一、定義;
二、有關意識的理論;
第二節 不同的意識狀態
一、睡眠及其階段;
二、睡眠的功能;
三、睡眠障礙;
四、夢的解釋和研究;
五、催眠與催眠理論。
第三節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意義與功能。
二、注意的外部表現。
第四節 注意的種類
一、選擇性注意;
二、持續性注意;
三、分配性注意。
第五節 注意的特征/品質
一、注意的廣度;
二、注意的穩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轉移。
第六節 注意理論
一、認知理論;
二、生理機制。
第五章 記憶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記憶的定義和種類,海馬和前額葉皮層在記憶中的作用。
2. 記憶三個系統及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式。
3. 遺忘曲線,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系列位置效應。
4. 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存儲、遺忘和提取,
5. 遺忘的原因,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復習。
6. 內隱記憶的定義、意義,和外顯記憶的關系。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記憶概述
一、定義和作用;
二、記憶的分類;
三、神經生理機制。
第二節 感覺記憶
第三節 短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
二、短時記憶的存儲和遺忘;
三、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第四節 長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
二、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
三、長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四、遺忘和遺忘的原因。
第五節 內隱記憶
一、一般概念;
二、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系。
第六章 思維和想象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思維的定義與種類、特性。
2. 表象的作用。
3. 概念含義和概念形成,層次網絡模型和激活擴散模型。
4. 問題解決的概念、機制和策略,分析日程生活中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5.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
6. 決策的概念、分類和過程研究。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思維概述
一、思維的概念和特征;
二、思維的種類。
第二節 表象
第三節 概念和推理
第四節 問題解決
一、定義和問題的種類;
二、問題解決的策略;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四、創造性和想象。
第五節 決策
第七章 動機和意志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動機的概念和功能。
2.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3. 目標的動機機制、動機與行為和工作效率、動機與價值觀。
4. 說明社會性動機,及其生活工作中的意義。
5. 歸因理論、喚醒理論、自我功效論、成就目標理論、逆轉理論等。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動機的概念
一、動機含義和功能;
二、動機與需要;
三、動機與行為效率;
四、動機與價值觀、意志。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
一、生理性動機;
二、社會性動機。
興趣,成就動機,權力動機,交往動機和學習動機。
第三節 動機的理論
一、本能論;
二、驅力理論;
三、喚醒理論;
四、誘因理論;
五、認知理論。
第八章 情緒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情緒的定義和功能,情緒的維度與兩極性。
2. 情緒的狀態及其分類。
3. 表情的定義、種類和性質。
4. 情緒早期理論。情緒的認知理論:沙赫特辛格情緒理論,阿諾德評定——興奮說,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
5. 情緒調節的原理、策略和生活中的應用。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情緒概述
一、情緒定義和功能;
二、情緒的維度與兩極性;
三、情緒的分類。
第二節 情緒與腦
情緒的腦中樞機制和外周神經機制,情緒與喚醒模式。
第三節 情緒的外部表現——表情:面部表情、姿態表情、語調表情,感覺反饋
第四節 情緒理論
一、早期理論;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坎農——博德的丘腦情緒理論。
二、認知理論;
阿諾德——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情緒理論,沙赫特-辛格情緒三因素理論。
三、動機-分化理論。
第四節情緒的調節
一、含義、特征和類型;
二、調節過程和維度;
三、調節的策略。
第九章 能力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能力定義,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2. 能力的種類,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的關系。
3. 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論。
4. 智商和根據智商了解一個人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
5. 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6. 遺傳、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主觀因素對能力發展的影響。
7. 能力的自我分析。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第二節 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一、能力的結構;
二、能力的分類;
第三節 能力的測量
一、一般能力測量;
二、特殊能力和創造力測量。
第四節 情緒智力
第五節 能力發展與個別差異
一、一般趨勢;
二、個體差異;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第十章 人格
【考查目標與要求】
1. 人格的定義和特性,人格結構的成分。
2. 比較氣質和性格的區別。
3. 人格理論。
4. 人格測驗方法。
5. 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6. 人格特質的自我分析,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
【考試內容】
第一節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結構。
氣質與性格,自我調控系統。
第二節 人格理論
一、特質理論;
二、類型理論;
三、整合理論。
第三節 認知風格
一、場獨立性——場依存性;
二、沖動性——深思性;
三、同時性——繼時性。
第四節 人格測驗
一、自陳量表;
二、投射測驗;
三、情境測驗;
四、自我概念測驗。
第五節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遺傳因素;
二、社會文化因素;
三、家庭環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經驗;
五、學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調控因素。
四、推薦書目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1月(第5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