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新聞傳播史論
二、招生學院(蓋學院公章):文學與傳媒學院 Ⅰ考查目標及要求
著重考察考生對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中外新聞史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新聞學、傳播學理論分析和解決新聞實踐和傳播實踐的水平和能力。
一、中外新聞史
考核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的新聞事業發展歷程、規律、特征以及經驗與教訓。 要求考生熟悉中國和外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整體脈絡,熟練掌握各個時期的主要新聞媒體及其 他新聞機構、著名新聞工作者、重大新聞活動與新聞現象的歷史概況,能對其進行客觀、理 性地分析與評價,并能借鑒中外新聞事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解決現實新聞工作中的問題。
二、新聞理論與應用
考核內容包括新聞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要求考生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深刻理解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規律、性質功能以及新聞自由 調控,掌握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并且能夠熟練運用核心概念、基本原 理及研究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的新聞傳播問題。
三、新媒體理論與應用
主要考核內容包括新媒體的發展歷程和形態、傳播現象和傳播規律、發展趨 勢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對策。要求學生具備新媒體發展前沿的基礎知識、熟悉新媒 體傳播的基本規律和掌握新媒體研究的主要理論以及實際運用能力。
四、傳播學理論與應用
主要考察人類傳播活動的演進;信息傳播的形態、特點、過程、模式及規律; 大眾媒介與社會結構各個層面的互動關系等,為理解人類傳播活動提供理論知識。要求考生 能熟練掌握傳播學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論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傳播理論知識分 析和解決現實傳播問題的能力。
Ⅱ考試內容
一、中外新聞史 1.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2.中國近代報業的產生和發展 3.清末民初的中國報業發展 4.民國時期的新聞事業發展 5.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的誕生與發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新聞事業發展 7.臺灣、香港、澳門的新聞事業 8.外國新聞傳播發展史 9.西方新聞傳播發展史 10.世界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史
1.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2. 新聞敏感與政治敏感 3. 新聞輿論導向 4. 新聞輿論監督 5. 新聞事業的性質與功能 6. 媒體的社會責任 7. “新聞自由”的認知 8. 新聞倫理與道德 9. 新聞法治與法律法規 10. 新聞傳播出現的新問題
1. 新媒體的技術文化發展史 2. 新聞傳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3. 媒介融合的特征及其理論 4. 移動媒體的現狀與發展 5. 新媒體傳播環境與版權 6. 新媒體新聞倫理 7. 網絡輿情 8. 中國特色的新媒體理論構建 9. 網絡視頻的發展進程 10. 智能傳播的發展進程
1. 傳播學史 2. 傳播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3. 傳播類型與模式 4. 傳播內容 5. 傳播功能 6. 傳播者與傳播體制 7. 傳播媒介 8. 受眾 9. 傳播效果 10. 傳播研究的新領域
Ⅲ參考書目(須與專業目錄一致)
1.《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方漢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沃納.J.賽佛林,小詹姆土·W.卡德著,郭鎮之譯,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3.《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新聞理論教程》(第三版) 楊保軍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