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礎醫學學科簡介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分別于2003、2006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011年,基礎醫學獲批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并于2020年通過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專項評估(合格)。依托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河北省重點學科、病原生物學河北省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承德醫學院外國院士工作站等,進行科學研究和學生培養。近五年,本學科共投入建設經費2300余萬元,現擁有實驗室總面積209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4597件,總價值3502萬元。
1.學科方向與優勢特色
(1)神經損傷與修復機制及防治:從基因、RNA組學、干細胞功能等方面研究脊髓、腦和外周神經損傷與修復機制。
(2)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及防治:從多層次、多角度探討多種基因在不同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差異及其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腫瘤發生機制、標志物和多藥耐藥,并輔以中藥治療腫瘤的優勢探討等。
(3)常見病原體的流行病學與致病機制:重點關注由病原體和自身免疫損傷導致的炎癥性疾病,研究病原體早期快速診斷及宿主細胞抗EV71感染的天然免疫應答研究等。
(4)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探討絲膠抗糖尿病作用的分子機制和靶點及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制及中藥的干預作用。
(5)心血管疾病發生機制及防治:探討urantide抗動脈粥硬化的作用及機制、STAT3/miR-27/Hoxa10轉錄調控心肌離子通道重構等。
2.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在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3.生源情況
研究生生源為全日制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等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來自全國31個省份。
4.國內外影響
脊髓損傷與修復研究,是我校及河北省特色研究方向,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合作,共同致力于脊髓損傷后神經遞質、AADC細胞、痙攣發生機制等相關研究,于2020年成功獲批河北省神經損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師資隊伍中有省級人才計劃入選2人,其他省級稱號多人,13人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學術組織中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常委等職務。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100101)
姓 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單 位 | 科 室 | 二級學科 | 職稱 | 職務 | 學位 |
陳志宏 | 女 | 197101 | 校本部 | 研究生學院 | 解剖組胚 | 教授 | 研究生學院院長 | 博士 |
喬躍兵 | 男 | 196507 | 校本部 | 解剖教研室 | 解剖組胚 | 教授 | 博士 | |
謝利德 | 男 | 196509 | 校本部 | 院辦 | 解剖組胚 | 教授 | 學校副書記 | 博士 |
宋成軍 | 男 | 197206 | 校本部 | 人事處 | 解剖組胚 | 教授 | 人事處處長 | 碩士 |
楊振軍 | 女 | 197608 | 校本部 | 解剖教研室 | 解剖組胚 | 教授 | 教研室副主任 | 碩士 |
楊松鶴 | 男 | 197702 | 校本部 | 研究生學院 | 解剖組胚 | 副教授 | 研究生培養辦主任 | 碩士 |
李 欣 | 女 | 197110 | 校本部 | 學報編輯部 | 解剖組胚 | 教授 | 學報編輯部主任 | 博士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