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4年我校共有18個一級學科、52個二級學科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530人左右(含聯合培養),其中擬招收在職考生15%左右。招生人數以教育部下達的規模數為準。
一、培養目標:
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寬廣”,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二、學習年限:3—5年。
三、報考條件: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二)年齡一般不超過四十五周歲(196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報考委托培養的可適當放寬。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
(四)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2)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3)獲得學士學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生入學之日),并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其中:
1.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者及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須拿到碩士學位;
2.獲國外學位須經教育部有關部門認證(報名截止日期前須取得認證報告);
3.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博士學位研究生人員的報考條件:
①修完與所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碩士學位的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須提供加蓋研究生培養部門公章的成績單)。
②近三年(從發表文章到博士報名結束之日)已在所要報考學科或相近研究領域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兩篇以上(含兩篇)的學術論文(署名前二名),或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與報考學科相關的科技進步獎(國家級一、二、三等獎的前12名、8名、5名,省、部級一、二等獎的前5名、3名)一項。
四、關于“申請——考核制”選拔博士生研究生的說明:
2014年我校繼續在部分研究生培養單位試行申請—考核制選拔博士生。招生導師、實施辦法及各培養單位實施細則屆時在研究生院網站博士招生欄目查詢。
1.參加申請—考核制選拔的考生須符合上述(一)、(二)、(三)項以及(四)中第(1)項和第(2)項規定的報考條件;且應符合以下條件:①碩士就讀學校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或國外高水平大學,學業基礎好,科研能力強或在某一領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學術專長或重要學術成果;②報考類別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職);③報考導師確定的其他條件。
2.申請者向招收申請—考核制選拔博士研究生的導師提出申請,填寫《北京科技大學申請—考核制選拔博士研究生申請表》,經導師簽字同意后,在規定時間履行網上報名手續(網上報名時考試方式務必選擇“申請——考核制”),申請者于2013年11月18日之前向報考培養單位提交“六”中第1項至第5項規定的各項報名材料,并撰寫擬攻讀博士學位的科研計劃,提交獲獎證書、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專利及其他原創性研究成果的證明材料,同時提交以下至少一項參加英語考試的成績證明:TOEFL、GRE、雅思、國家英語六級考試、國家英語專業考試、WSK(PETS5)。
五、報名考試時間:
公開招考報名時間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25日;“申請—考核制”、學士直攻博及碩博連讀報名時間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12日。
“申請—考核制”考核時間2013年12月5日至12月10日(具體時間由報考培養單位通知);公開招考考試時間2014年3月22日、23日。
所有新生于2014年9月入學。
六、報名手續:
我校采用網上報名方式。報名期間網上24小時開通報名系統,請訪問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主頁,網址:http://gs.ustb.edu.cn/。報名費200元,交費方式為網上支付。
所有參加公開招考報名者,須在報名時間內返回下列材料至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1.填寫好的2014年報考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
2.最后學位證書復印件,應屆生須提供學生證復印件;
3.兩位與報考學科相關的具有副教授(或相當于副教授)以上職稱專家的推薦書;
4.碩士課程成績單原件、碩士學位論文和評議書(應屆生可不提交碩士學位論文和評議書);
5.本人簽名的考生科研經歷簡介;
6.同等學力報考者須呈交符合報名條件的申請材料(碩士課程成績單原件、學術論文、獲獎證書等原件、復印件);
同等學力考生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審核報名基本材料,由專家組審核學術論文和獲獎證書等材料是否具有同等學力的水平。
所有考生務必于考試期間到報考培養單位復核最后學位證書原件,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錄取,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擬報考委托培養的考生以及現在履行合同服務年限內的在職人員考生,須征得單位同意方可報考。考生與委培單位或所在單位因報考問題引起的糾紛而造成不能復試、調檔、錄取的后果,招生單位不負責任。
七、考試地點:北京科技大學。
八、考試科目及考試方式:
考試分初試、復試兩個階段。初試的筆試科目為:
1.政治理論課(自然辯證法)。應屆碩士畢業生和已獲得碩士學位者可以免試。
2.外國語。
3.業務課(二門)。
公開招考及碩博連讀考生均需參加復試,復試于初試后三日內進行,時間地點見培養單位具體通知。復試時對考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專業外語水平、外語聽說水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情況等進行考察;考生要向復試組作報告,報告內容包括本人科研經歷和成果介紹、對擬從事研究領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擬進行研究工作設想等。
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碩士學位課2門(詳見招生專業目錄備注)。
九、關于碩博連讀及學士直攻博的說明:
我校2014年招收碩博連讀研究生及學士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占用當年招生規模,各專業報考人數將于2013年12月左右在研究生院網站公布。
十、關于體檢:
體檢統一安排在考試期間,地點:北京科技大學校醫院,具體時間另行通知。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及《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
十一、關于報考/錄取類別:
博士研究生報考類別分為非定向、委托培養及定向研究生三種(報考委托培養及定向的研究生,具體錄取類別以教育部2014年文件規定為準)
1.非定向研究生:檔案調至我校,畢業后自主擇業,學校派遣;
2.委托培養研究生:檔案保留在原單位,按學年交納學費,畢業后回所在單位就業。入學時由報考時所在單位與我校簽訂相應協議。
3.定向研究生:僅限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的考生。
十二、學費、獎助學金:
(一)學費
根據教育部《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文件要求,2014年我校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博士研究生收取學費10000元。
(二)獎助學金
學校將向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博士研究生發放每人每年1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有固定工資收入人事檔案不轉入我校的除外)。在修業年限內符合條件的博士研究生,可參評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學校為博士研究生設置的其他類型獎學金。學校、院系和導師為博士研究生另設置“助教”和“助研”崗位,經雙向選擇承擔上述崗位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獲得相應的崗位津貼。
此外,學校還設立了寶鋼獎學金、海天獎學金、中信—CBMM吳寶榕鈮鋼獎學金、山西建邦獎學金、美卓獎學金、金廣-西南獎學金、泰納瑞斯獎學金等獎學金。
十三、關于住宿:
根據校發[2011]36號文件精神,進校學習的全日制非在職研究生及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研究生,學校安排住宿。
進校學習的全日制京外單位委托培養研究生,學校僅提供入學后第一學年的住宿。
除上述情形外,其他類別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十四、關于聯合培養:
2014年,我校繼續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及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考試方式采取“申請—考核制”,具體招生專業及導師見聯合培養招生專業目錄。
申請者須按照“四”中的規定履行報名手續(網上報名時專項計劃字段務必選擇“聯合培養”),并將報名材料交報考導師所在培養單位進行審核。
十五、關于合作培養:
我校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等120余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并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
2014年,我校繼續實施“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派優秀研究生到國外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有攻讀學位意向的考生,經所報導師同意,在入學考試報名時提出申請。入學后,達到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拔條件的考生,經學校推薦,留學基金委組織專家審核并報教育部批準后方可在2014年派出。未派出的考生作為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完成學業。申請條件和相關實施細則可在我校研究生院主頁“公派留學”欄目及國家留學基金委網站查詢。
十六、說明:
1.帶★的博士生指導教師為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
2.帶△的博士生指導教師為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
3.帶★的二級學科為一級學科授權范圍內自主設置的博士學科。
4.帶☆的一級學科為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帶☆的二級學科為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5.帶▲的一級學科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帶▲的二級學科為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十七、本簡章中如有內容與教育部最新政策相沖突,我校將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執行。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100083
聯系電話:010-62332484
傳真:010-82377331
網 址:http://gs.ustb.edu.cn/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