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致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賀信精神,堅持問題導向,面向世界、勇于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著力提升國際化辦學能力,致力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努力為國家發(fā)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凝聚工作合力,實施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學校于2017年啟動“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圍繞計劃實施,構建適應國際化辦學的高校治理體系,成立由校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由20余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計劃實施,著力構建長效機制。計劃實施以來,全校已有70余個部處、院系及學術單位參與,落實603項具體任務。建立完善覆蓋全體國際學生的工作協同機制,由教務部門統籌國際學生的招生、教務、學位等,學生工作部門負責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事務管理和發(fā)展支持等,國際學生學者中心負責國際學生涉外事務歸口管理與服務。加強工作人員能力建設,舉辦覆蓋相關部門的“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培訓班,聘請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人員和外籍職員充實工作隊伍,努力提升工作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國際化水平。
推行趨同管理,提高服務管理國際化水平。推動“培養(yǎng)要求趨同、日常管理趨同、發(fā)展支持趨同”,先后發(fā)布《國際本科生課程修讀管理辦法》《關于完善國際學生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把國際學生教育融入學校整體人才培養(yǎng)體系。完善入學教育,開展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組織國際研究生新生全程參加研究生入學教育。實行中外學生混合住宿,2017年至今共有來自29個國家的209名國際學生入住國內學生公寓,有效促進了中外學生交流互學。優(yōu)化國際學生管理服務流程,推進工作文件、指南手冊、網站信息系統雙語化建設,推進實現校園建筑名稱、交通標識、食堂菜單等公共設施雙語化。構建多元文化社區(qū),建設51處新型學生公共交流空間,提供高品質的交流與生活環(huán)境。持續(xù)舉辦“中國根基,清華精神”系列講座,組織211名中外學生參與“洞察中國”實踐活動,讓國際學生學者了解中國國情、浸潤清華精神。通過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支持國際學生社團組織和國際學者俱樂部、組織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舉辦國際文化節(jié)等方式,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
落實全程貫通,大力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持續(xù)優(yōu)化國際學生生源結構,完善國際學生招生制度,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推行“申請—審核”制,實施國際研究生“碩博貫通”的招生及培養(yǎng),招收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yōu)秀國際學生。通過蘇世民書院和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持續(xù)吸引全球優(yōu)秀學生學者。優(yōu)化全學程貫通國際化培養(yǎng)模式,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辦學,截至2020年底,共開設全英文講授研究生學位項目29個、國際合作培養(yǎng)雙授聯授研究生學位項目55個。建設一流英文授課體系,2020年全校英文授課課程708門。成立學生全球勝任力發(fā)展指導中心,建立課內課外、境內境外、線上線下培養(yǎng)體系,建設全球勝任力教育改革示范課程18門、海外社會實踐基地17個,將全球勝任力培養(yǎng)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構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輸送工作體系,截至2020年底,累計輸送中國學生224人次赴54個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著力提升全球聲譽和影響力。拓展全球科技合作網絡,設立自主科研涉外合作專項和種子基金,聯合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建聯合資助機制,推動形成國際科研合作良好生態(tài)。截至2020年底,已與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近20所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戰(zhàn)略科研合作協議,并啟動聯合種子基金項目160余項。圍繞重點學科方向搭建高水平國際科研合作平臺,重點支持與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等的聯合實驗室建設,持續(xù)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圍繞國家戰(zhàn)略需要和學科發(fā)展目標,以開展國際科研合作項目或成立校企聯合研究機構為載體,推進與國際產業(yè)領軍企業(yè)合作。促進全球傳播能力提升,將原海外宣傳辦公室改為全球傳播辦公室,統籌海內外傳播資源,發(fā)布《全球傳播工作行動計劃》,不斷加強內容建設、平臺建設、隊伍建設、品牌建設和綜合能力建設。深化與政府、媒體、學術研究機構等方面合作,打造高端智庫傳播平臺。邀請境外媒體來校集中采訪,建立覆蓋五大洲的全球媒體溝通網絡;組織傳播重點涉外活動,打造世界和平論壇、氣候變化大講堂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實現全球多語種報道。2020年6月以來,共發(fā)起74場次在線直播,全球觀看人次超過600萬。
優(yōu)化全球布局,完善新時期全球伙伴體系。穩(wěn)步推進全球戰(zhàn)略海外布局,先后建設全球創(chuàng)新學院、中意設計創(chuàng)新基地、東南亞中心、拉美中心四個海外基地和中非領導力發(fā)展中心,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先后倡議成立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世界慕課聯盟等多邊組織,為世界高等教育和社會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先后成立日本研究中心和俄羅斯研究院兩個重點國別和區(qū)域研究機構,積極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建設多層次全球合作伙伴體系,與50個國家的293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國際組織簽署校級合作協議。攜手應對全球疫情挑戰(zhàn),疫情防控期間,設立春風基金國際科研項目支持計劃,開展抗擊疫情國際聯合科研攻關。主辦全球14所大學領導人共同參與的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加強海內外高校間疫情防控交流,深化教育科研合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fā)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與耶魯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分別聯合舉辦中美大學校長論壇、中意大學校長論壇,凝聚全球抗疫力量,探索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與變革的方向,發(fā)揮大學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