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碩士2021年初試自命題考試科目考試大綱
1、考試科目: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 科目代碼:701
(語言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一)《現代漢語》部分
《現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現代漢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分析、理解語言現象,解決現代語言文字問題的能力。
(二)《古代漢語》部分
1、檢測考生對傳統小學(文字學、音韻學及訓詁學)的一般性知識的掌握程度,能用“說文”理論分辨常見字的結構,能熟記傳統36字母,對清代小學名家的音韻理論比較熟悉,能正確釋讀古今語義差異較大的詞語,能夠對古漢語常見語法現象進行分析,能夠對秦漢文言文進行比較合理的斷句標點及翻譯。
2、檢測考生對中華傳統典籍:《左傳》《戰國策》《詩經》《楚辭》《論語》《孟子》《荀子》《道德經》《莊子》《韓非子》《山海經》《說苑》《史記》《漢書》《三國志》以及唐宋名家古文及詩詞等文獻的基本閱讀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
二、考試基本內容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
1、古漢語常見字的形音義的整體解讀。
2、古今常見詞語的語義差異辨析與訓詁,常見語法現象的認知與分析。
3、一般難度文言文的閱讀與分析。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名詞解釋、分析操作題、簡答題、論述題等。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1、填空;2、解釋句中劃線的字詞(實詞說明語義,虛詞說明功能及用法);3、術語解釋;4、簡答;5、古文標點及翻譯;6、古文閱讀與理解。
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現代漢語》部分
(一)緒論
1、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內涵、形成。
2、現代漢語的方言的主要分布。
3、現代漢語的特點:語音特點、詞匯特點、語法特點。
(二)語音
1、語音的性質:物理屬性、生理屬性、社會屬性。
2、語音的基本概念:音節、音素、音位、輔音、元音、聲母、韻母、聲調、輔音與聲母的關系、元音與韻母的關系。
3、聲母:普通話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及其分類。
4、韻母:普通話韻母的發音及分類。
5、聲調:普通話聲調的調值、調類、調型。
6、音節:普通話音節結構分析。
7、音變:普通話主要音變規律及作用。
(三)文字
1、漢字的產生、特點和作用。
2、漢字的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和小篆)、隸書(秦隸和漢隸)、楷書、草書和行書;漢字形體演變的簡化趨勢。
3、漢字的結構:漢字的外部構造(構造單位、組合方式)、內部構造方法(造字法)。
(四)詞匯
1、詞匯單位:語素、詞、固定短語。包括替代法分析語素,語素、字、詞之間的關系。
2、構詞類型:合成詞、單純詞。
3、詞義的性質和構成:義素分析法、義項的分類,包括多義詞和同音詞、同義詞和反義詞、同義義場和反義義場、同義詞辨析方法等。
4、一般詞匯的主要類型及特點: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隱語、行業語等。
(五)語法
1、語法特點:抽象性、穩固性、民族性;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子成分分類。
2、詞類:詞類的劃分依據。各類實詞的語法特征、各類虛詞的語法特征。
3、短語和短語分析:短語的類型、直接成分分析法。
4、句法成分的構成和句法成分分析法: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獨立語的構成特征及分析方法。
5、句型和句類:句子的結構類包括主謂句、非主謂句及其下位句型;句子的功能類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6.復句:復句的結構類型、意義類型及其分析方法。
《古代漢語》部分
(一)古漢語通論
1、傳統音韻學基本常識:傳統36字母、等韻、反切、古音四大家及其主要音學觀點。
2、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3、漢語基本詞匯的形成及其發展(詞的本義及引申義、單音詞復音詞同義詞同源詞)
4、古今漢語詞義差異
5、訓詁方法及古書注解體例
6、詞類活用、古漢語特殊語序、古漢語常見句式及固定結構
7、古漢語虛詞:副詞、連詞、介詞、各種語氣詞
8、律詩的結構及音律常識
9、文言文的句讀、標點及翻譯
(二)古漢語基本閱讀篇目
1、《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晉靈公不君》、《齊晉鞌之戰》、《齊桓公伐楚》、《子產獻捷》
2、《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燕昭王求士》、《魯仲連義不帝秦》
3、《論語》選讀
4、《孟子》選讀
5、《道德經》選讀
6、《莊子》選讀
7、《韓非子》選讀
8、《說苑》選讀
9、《史記》:《項羽本紀》、《孔子世家》、《田單列傳》、《淮陰侯列傳》、《貨殖列傳》
10、《漢書》:《蘇武傳》、《霍光傳》
11、《論衡·死偽》
12、《與陳伯之書》
13、唐宋名家詩詞及韓愈、蘇軾、曾鞏古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