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1年湖北文理學院702中外文學史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內容如下:
考試科目:中外文學史 科目代碼: 702
(文學及文獻學方向)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考察考生掌握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的基本狀況,考察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現象等的理解認知水平,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問題的研究能力。
二、考試基本內容
(一)中國古代文學史
依據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和任何一種《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進行理論分析和闡述。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
(三)外國文學史
考試基本內容包括從古代到 20 世紀的歐美文學、俄蘇文學和亞非文學。重點是歐美文學思潮中涌現的經典作家作品,主要有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啟蒙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
三、考試方式
閉卷考試,180分鐘。
四、考試題型及分值
本科目考試題型為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
本科目滿分150分。
五、考試知識點
(一)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學史考試知識點為: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文體演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五四文學革命的過程、實績與意義,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社等文學社團,“白話文學”、“人的文學”等文學理論。
第二章 魯迅(一)
《吶喊》《彷徨》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阿Q的形象內涵、“精神勝利法”等;《野草》與《朝花夕拾》的藝術特點。
第三章 小說(一)
“問題小說”、鄉土小說、自敘傳小說等小說流派的總體特征及代表作家的創作風格。
第五章 郭沫若
《女神》的時代精神、抒情主人公形象、浪漫主義特征及在新詩發展史上的意義;歷史劇《屈原》傳達的時代精神、“失事求似” 的歷史劇原則。
第六章 新詩(一)
早期白話詩的代表詩人,新月詩派新詩格律化的主張與創作實踐,馮至的詩歌特征。
第七章 散文(一)
“隨感錄”、“言志派”、“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現代評論”等各派散文發展線索和特點;周作人散文、朱自清美文的創作特色。
第八章 戲劇(一)
話劇誕生與發展的線索;田漢、丁西林話劇的特點。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左翼文學運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論爭;左翼文學運動及其他文學觀與思潮發展線索及其基本特點。
第十章 茅盾
茅盾小說的特點,《子夜》的敘事結構、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及其開創的社會剖析派小說模式。
第十一章 老舍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小說的“京味”與幽默;《駱駝祥子》等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第十二章 巴金
巴金前后期創作的不同風格面貌;《家》《寒夜》的思想藝術特色
第十三章 沈從文
沈從文“鄉村”與“都市”對峙的文學視野;“湘西世界”;《邊城》的思想內涵及藝術特色。
第十四章 小說(二)
左翼小說、京派小說、海派小說的主要特征。
第十六章 新詩(二)
中國詩歌會、后期新月派等不同詩歌潮流發展線索與代表作家作品;現代詩派,戴望舒、卞之琳詩歌的藝術特色。
第十七章 魯迅(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及代表作,《故事新編》的藝術手法及其審美效果。
第十八章 散文(二)
幽默閑適小品、“魯迅風”雜文、“京派”與開明同人等散文等發展線索和特點;林語堂、何其芳散文及夏衍報告文學的創作特色。
第十九章 曹禺
曹禺的主要話劇成就及其在戲劇發展史上的卓越貢獻,《雷雨》《日出》《北京人》的思想藝術成就。
第二十章 話劇(二)
戲劇潮流發展的基本線索;夏衍《上海屋檐下》等話劇的思想藝術特點;李健吾話劇的民族性。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抗戰文學運動的高漲與多種區域文學的格局;胡風“主觀戰斗精神”的現實主義文藝觀;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內容及意義。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征與文學史意義,筆下幾類農民形象的特征,其創立的評書體小說的形式特點。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抗戰小說、諷刺暴露性小說、解放區小說等不同小說潮流的發展線索;《圍城》的主題意蘊,張愛玲小說的主要內容和蒼涼風格。
第二十五章 艾青
艾青在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其詩作獨特的意象與主題,憂郁的詩緒;一些代表詩作的思想與藝術特色。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
田間的“鼓點”詩、政治諷刺詩、“七月”詩派、中國新詩派、民歌體敘事詩等不同詩歌流派發展的線索;穆旦、馮至等代表詩人及其詩作的特點。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報告文學、“魯迅風”雜文及小品文創作的基本線索與面貌;梁實秋《雅舍小品》的藝術特色。
第二十八章 戲劇(三)
抗戰戲劇、歷史劇、現實劇、解放區戲劇等戲劇潮流發展線索;《升官圖》《白毛女》等代表作品的藝術特征。
《中國當代文學史》部分
第一章 文學的“轉折”
第一次文代會與“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第二章 文學環境與文學規范
50至70年的代文學環境與作家隊伍特點;“中心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 矛盾和傳統
50-60年代開展的幾次較大規模的文藝批判運動。
第五章 詩歌體式和詩歌事件
新民歌運動及其得失,政治抒情詩的特點及其代表性詩人詩作。
第七章 農村題材小說
“山藥蛋派”的流派特征,趙樹理50年代以后的小說代表作及其特點;《創業史》的思想藝術成就。
第八章 對歷史的敘述
革命歷史小說的內涵及代表作品;《保衛延安》《紅日》的史詩性追求;革命歷史題材短篇小說的藝術特征;《青春之歌》對知識分子“成長史”的藝術展示。
第九章 當代的“通俗小說”
“革命英雄傳奇”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點。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百花文學”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十一章 散文
楊朔散文的詩意特征與創作模式,劉白羽、秦牧散文的藝術風格。
第十二章 話劇
《茶館》的主題與藝術成就。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學”
“文革文學”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構造“經典”
“革命樣板戲”的創作宗旨。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學世界
“地下文學”概況,“天安門詩歌”特點。
第十六章 文學“新時期”的想象
文學“新時期”的概念內涵;80年代作家構成特點。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學概況
80年代重要文學現象。
第十八章 “歸來者”的詩
“歸來者”的詩的思想藝術特征。
第十九章 新詩潮
朦朧詩的藝術追求;新生代詩歌的反叛性。
第二十章 歷史創傷的記憶
“傷痕文學”的思想價值。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一)
“尋根文學”及代表作家。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二)
“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的藝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說
“女性文學”的概念內涵,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及其代表作。
第二十四章 散文
巴金的《隨想錄》的思想價值與文體特征,學者的散文隨筆的藝術風格。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學狀況
90年代的文學環境與文學創作的整體特征。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說
代表性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思想價值與藝術成就。
(三)外國文學史
一、古希臘羅馬文學
1、古希臘文學的人本主義精神、現世主義特點、成就突出的幾大門類;
2、荷馬史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古希臘神話的特點和奧林匹斯神系的主神;
4、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創作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5、羅馬文學與希臘文學的關系及其黃金時代的名家名作。
二、中世紀文學
1、教會文學的概念,英雄史詩的概念和代表作,市民文學的特點和代表作;
2、騎士文學的概念、類型、思想藝術特征、意義影響、代表作;
3、但丁的地位、創作概況,在文學史、思想文化史上承前啟后的意義影響;
4、《神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的二重性。
三、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人文主義思想要點,人文主義文學特征;
2、大學才子派、流浪漢小說、七星詩社等名詞概念;
3、彼得拉克、薄伽丘的創作,《十日談》的思想藝術特點及其意義、影響;
4、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堂吉訶德形象的二重性;
5、拉伯雷《巨人傳》的思想主題、藝術特色;
6、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三個時期的概況,莎士比亞在歐美文學、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影響,莎士比亞化、福斯泰夫式背景等名詞概念;
7、莎士比亞歷史劇、喜劇、傳奇劇的思想藝術特點、代表作概況;
8、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四、17世紀文學
1、巴羅克文學的特點及作家作品;
2、英國清教徒文學的背景、思想內容、藝術特征,代表作家作品;
3、古典主義、三一律等名詞概念;
4、古典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及產生背景、發源地、中心、創作代表、理論代表;
5、古典主義文學的兩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6、古典主義喜劇家莫里哀的創作概況、思想藝術基本傾向;
7、《偽君子》、《慳吝人》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五、18世紀文學
1、啟蒙思想的要點和啟蒙文學的特征;
2、英國、法國、德國啟蒙文學概況;
3、百科全書派、狂飆突進運動、魏瑪古典主義、感傷主義文學等名詞概念;
4、笛福、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席勒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
5、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思想藝術特點、主人公形象、意義影響;
6、歌德《浮士德》的思想內容、情節主線與篇章結構、主要人物(浮士德、靡菲斯特)的特點、藝術特點、辯證意識在作品中的體現。
六、19世紀前期文學
1、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背景、基本特征,在德國、英國、法國、俄國的發展概況和代表作家;
2、耶拿派、海德爾堡派、湖畔派、拜倫式英雄、美丑對照原則等名詞概念;
3、《抒情歌謠集》中的名作及該詩集序的意義,雪萊的名作,司各特的創作成就;
4、拜倫《唐璜》的思想內容、結構特點;
5、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義特色和對照藝術的體現;《悲慘世界》《九三年》的基本內容;
6、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思想內容、結構特點;
7、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發展概況、名家名作特別是霍桑、惠特曼、麥爾維爾等名家的名作。
七、19世紀中后期文學
1、19世紀中后期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2、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3、歐美主要國家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簡況;
4、自然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梅塘之夜、威塞克斯小說、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新人、心靈辯證法、托爾斯泰主義、卡拉馬佐夫性格等名詞概念;自然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和名作;
5、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規模、特點、社會歷史內容;《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6、托爾斯泰創作概況;《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7、司湯達、狄更斯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8、哈代、易卜生、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主要人物形象;
9、左拉、波德萊爾、王爾德的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八、20 世紀歐美文學
1、20世紀歐美文學中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反傳統的現代主義(含后現代主義)文學、新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等三大潮流的宏觀發展態勢;
2、高爾基、肖洛霍夫、勞倫斯、羅曼•羅蘭、伯爾、海明威等人的創作成就、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3、20世紀前期的象征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迷惘的一代和20世紀后期的垮掉的一代、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黑色幽默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名詞概念;
4、艾略特、卡夫卡、奧尼爾、喬伊斯、薩特、貝克特、羅伯-格里耶、海勒、博爾赫斯、馬爾克斯等人的創作成就、代表作的思想藝術特點。
九、亞非文學
1、希伯來人《圣經》的內容、文學價值和影響;
2、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泰戈爾的詩歌等作品的內容、思想、藝術特點;
3、日本的紫式部、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樹等作家和代表作品;
4、阿拉伯人的《一千零一夜》、紀伯倫的代表作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