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特別是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依托科技特派員制度,緊扣“三農”實際問題,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打造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新模式,著力提升研究生創新性實踐能力,努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緊扣“三農”工作,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將教師作為科技特派員的主力軍,每年選派100余名研究生導師擔任科技特派員,在“三農”一線開展科技研發、推廣與服務工作。充分發揮特派員紐帶作用,圍繞“三農”實際問題,以需求為導向構建研究生課程體系。按照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路徑,科學安排課程次序,實現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按需選課;以知識應用為導向完成教學設計,重構課程知識體系,開發“三農”實際場景的知識應用型課程,在科技特派員的場景、項目、案例中開展教學。如在林業碩士培養中構建“丘陵林業環境+種業+智慧設施”課程體系,開發竹資源開發與應用、山核桃種植、林下養殖等問題導向型特色課程,實現知識鏈與生產鏈的高度匹配,著力解決研究生課程存在的灌輸式教學、課程內容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切實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
堅持實踐屬性,培養創新性實踐能力。建立“三農”出題、政企助題、師生解題、基地驗題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將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踐屬性貫穿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全過程。聚焦一批“三農”技術難題,項目制組建科技特派員師生團隊,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打造科技特派員基地聯動的“四段式”創新實踐模式。安排新入學研究生先入駐特派員基地,開展1—3個月的產業調研,尋找一個“三農”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生在讀期間的研究課題;調研完成后回校,在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開展基礎實驗訓練,引領提升科研能力;課程學習結束后入駐基地1—2年,針對實際問題開展實戰式創新研究;最后半年至1年返回校內,依托創新平臺開展實驗與數據分析,撰寫案例、論文。在培養全過程中,將學生置于“三農”實踐環境中,通過情景不斷重現,堅持“做中學”“做中悟”,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與生產實際融通、知識探究與問題解決實時融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深挖育人價值,厚植研究生“三農”情懷。將科技特派員基地作為育人的重要陣地,打造多維度、系統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完善全員參與、全過程貫穿、全方位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深化勞動教育,通過科技特派員身體力行的示范、帶動式的勞動教育,在崗位場景、崗位實踐、實際勞動的深度體驗中厚植農科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三農”情懷。引導學生積極服務農業生產、體驗農村生活,在“三農”一線環境中強化職業認同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近年來,先后培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個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先進典型以及一大批將汗水揮灑在田野之上的“新農人”,為農業增效、農村增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