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以“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校建設為契機,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堅持高位謀劃、重點攻堅、層級推進,深入推進“三全育人”各項改革任務落細落實,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高位謀劃,凝聚共識,強化統籌推進。學校黨委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頭等大事,堅持黨的領導“總覆蓋”、育人力量“大協同”、推進機制“全貫通”、建設要素“深融合”,推進試點建設體制新、機制新、面貌新。強化頂層設計,統籌發力。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確立為校院兩級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組建以黨委學生工作部等16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小組,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共同參與、保障協同有力的責任體系。印發《“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方案》,制定《主要任務推進落實臺賬》,針對12個方面、90項建設指標,明確287項預期成果。強化層級推進,重點攻堅。組織召開全校“三全育人”工作暨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會,校黨委書記主持召開多次專題會議,定期調度工作;校長通過“院長工作例會”“班主任座談會”等形式,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學院、科研單位廣泛開展調研。將課程育人和科研育人確定為重點推進方向,凝練形成“課程思政改革”“科學精神培育”“吉大精神引領”“工作作風淬煉”“精細服務暖心”“特殊學生關愛”“心理育人創新”七大攻堅項目,作為2020年“書記履職亮點項目”的核心任務重點突破。著力完善制度,注重長效。構建“1+X”制度體系,出臺校級配套文件65項。制定《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方案》,將“書記履職亮點項目”核心任務全部列入工作臺賬,確保“三全育人”試點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有效銜接。將“構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體系”確立為“十四五”重點打造的“引領工程”,制定《“引領工程”爭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4年)》,努力實現“三全育人”核心任務的全面落實。抓好系統梳理,經驗總結。召開“三全育人”試點建設總結會,整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案例集》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論集》,舉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成果巡展,打造部署、推進、總結銜接有序、完整有效的工作鏈條。
扭住關鍵,凝集力量,優化實施方案。堅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亮點,聚焦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統籌施策,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著力構建課程思政建設新格局。出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將課程思政要求納入本科課程教學大綱。培育2門國家級示范課程、24門省級示范課程、309門校級示范課程;編寫12個學科的課程思政指導教材。著力豐富師德師風新內涵。出臺《加強新時代師德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將師德與學風建設確定為“2020年校長履職亮點項目”。深化評價體系改革。建立量化式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四位一體”的輔導員教育培養機制。著力譜寫實踐育人新篇章。連續三年在興城教學基地打造紅色教學實踐線路,獲批國家級社會實踐類一流本科課程和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營地”。實施社會實踐“百千萬工程”,建設百個校級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派出一千支實踐團隊,帶領萬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連續三年獲得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金獎;學生先后奪得2020年世界虛擬大學生方程式競賽雙項冠軍、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全國總冠軍等。
固化成果,凝練特色,打造工作品牌。堅持發揮“品牌效應”,做好“品牌功夫”,打造“品牌生態”,大力推進一流心理、文化鑄魂、精準資助、精細服務等育人品牌建設。著力構建一流心理育人體系。建設國家精品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慕課,全國選課學校達1000余所,選課學生360余萬人次。積極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心理育人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范中心。著力打造特色文化育人體系。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學習教育活動,音樂劇《黃大年》獲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原創話劇《黃大年》《唐敖慶》入選中科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連續14年舉辦“思想•理論•人生:100講”。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受邀赴全國各地巡講130余場。青年文化書院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示范項目。近年來,學校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輔導員年度人物、思政理論課教師標兵、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等一批先進個人。著力構建精準資助育人機制。不斷鞏固保障型資助基礎,連續15年實施“十個一愛心工程”,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年均受助金額;不斷健全發展型和特殊類資助體系,大力資助學生專業能力提升項目,設立本科學生大病救助基金。著力構建精細服務育人模式。開通“961946”校園服務熱線;建成高水平體育館,啟動“標準化、智慧化、功能化”教室改造工程,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生活條件保障。
筑牢基礎,凝結智慧,塑好育人生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筑牢建設基礎,準確把握發展脈絡,著力打造特色育人生態。夯實組織育人基礎。推進院級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全覆蓋,連續4年開展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建設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個、“樣板支部”4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2個。積極深化科研育人。以國家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榜樣,大力培育師生集體攻關、聯合攻堅的科研精神和家國情懷。38個自然科學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獲得有關方面支持,6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獲得相關立項,124個項目獲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探索創新網絡育人。出臺新媒體平臺、網絡設施和數據管理辦法,加強官方新媒體平臺建設,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獲“2020年度全國十佳高校媒體”稱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