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考試大綱
一、緒論
考試內容
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的聯系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考試要求
1.掌握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2.理解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3.了解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的聯系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二、地貌學基本問題
考試內容 地貌學基本概念;地貌形態及其研究方法;地貌的成因問題;地貌年代確定方法;地貌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及全球地貌特征。
重點是地貌的形成發展與演化 考試要求 1.掌握內容:
(1)地貌學的基本概念
(2)地貌的年代確定方法
(3)地貌形成與發展控制條件與主要影響因素
2.理解內容 (1)地貌成因的研究內容,特別是內外地質營力在地貌成因中的作用。 (2)地貌的基本形態與形態組合,地貌形態的研究方法。
(3)地貌演化理論。
(4)華北地文期
(5)山地成因分類
(6)高原成因分類
3. 了解內容
(1)山地和平原的高程分類
(2)構造、巖性對山地形態的影響
三、第四紀地質學基本問題
有關第四紀的基本概念;第四紀的劃分方案;第四紀沉積物的特征及成因類型劃分;第四紀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義;人類的出現、演化與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第四紀氣候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原則與方法。
1.掌握內容:
(1)有關基本概念;
(2)第四紀的劃分方案(中國的和國際的);
(3)第四紀沉積物成因類型的劃分標志;
(4)第四紀氣候基本特征,冰期間冰期劃分方案,第四紀古氣候研究的基本方法;深海氧同位素的氣候階段劃分;全新世氣候階段劃分;
(5)人類的演化階段及特征,人類古文化的發展階段及特征;
(6)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原則,第四紀地層劃分的基本方法;
(7)第四紀地層測年的主要手段;
(8)我國第四紀各時期主要動物群及特征。
2.理解內容:
(1)第四紀的基本特征,第四紀下限確定標志;
(2)第四紀沉積物的基本特征,第四紀沉積物成因類型的劃分方案;
(3)全新世海平面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4)第四紀古氣候變化的機理及主要控制因素
(5)人類演化、物質文明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6)第四紀植物群的基本特點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7)海平面變化的標志
3.了解內容
(1)關于第四紀下限的不同觀點
(2)哺乳動物化石的特征
(3)中國第四紀氣候變化概況
(4)地球前第四紀氣候變化概況
(5)沉積物粒度分析方法與資料整理
四、第四紀主要沉積物與地貌
風化殼與殘積物;斜坡地貌與堆積物;洪積物與洪積地貌;河谷地貌與沖積物;巖溶地貌及堆積物;冰川地貌與堆積物;黃土與黃土地貌
(1)各種沉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識別標志,特別是:殘積物、坡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冰磧物、泥石流堆積物和風積物等
(2)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巖溶地貌、風力地貌、冰川地貌等基本特征及識別標志。
(3) 有關基本概念
(4)河流階地類型、研究方法及新構造意義
(5)黃土地層
(6)黃土中的氣候旋回記錄
2. 理解內容
(1)滑坡形成的地質地貌條件
(2)風化殼的類型及其與氣候的關系
(3)斜坡演化過程及主要地質作用
(4)河谷地貌的演化階段
(5)巖溶沉積物的類型及主要特征
(6)黃土的成因問題
(7)黃土—古土壤序列
(8)凍土地貌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內容。
(1)各類地貌和沉積物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3)地球上黃土的分布
(4)荒漠的類型及我國荒漠的分布特點
(5)冰川的形成條件及冰川類型
(6)巖溶旋回
(7)河谷的形成與發展
五、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
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基本概念;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征;新構造運動的識別標志;新構造運動的研究方法;中國新構造運動的特點。
1. 掌握內容
(1) 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基本概念
(2) 新構造運動的表現
(3) 新構造運動的研究方法
(1)新構造運動的下限
(2)新構造運動的繼承性與新生性
(3)中國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征
(4)中國東西部新構造運動的差異
(1)中國新構造運動的區域特征
(2)全球地震的分布特點
(3)地震與斷層的關系
六、地貌和第四紀工作方法
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地貌圖的編制;第四紀地質圖的標志;3S技術在地貌第四紀研究中的應用
1. 理解內容
(1)地貌的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
(2)第四紀地質的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
(3)第四紀地質剖面圖的類型及制作方法
(4)普通地貌圖的編制
(5)第四紀地質圖的一般編制方法
2.了解內容
(1)專門地貌圖的類型及特點
(2)3S技術在地貌第四紀研究中的應用
(3)遙感影像上地貌、第四紀沉積物的判識標志
七、參考教材
曹伯勛主編,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