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研"之有悟 考研動機、時機選擇分析
那么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考研戰爭",擁有怎樣的心態才能獲得比較大的成功概率呢?根據對多年來通過輔導成功的學生人數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繼續深造的機會
在我們輔導過的取得考研成功的學員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有三成左右的考生奔著繼續深造的目的而選擇考研。
這部分同學又根據深造的訴求不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大部分是應屆考生,他們認為讀研一方面可以鍛煉自身專業素質,幫助自己打造專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在職場上取得優勢,謀得高薪工作或者在專業領域繼續深耕,獲得非凡的專業成就。兩三年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之后,將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我們認為從目前的大形勢來看,隨著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會對個人學識的要求會逐步提高。也就是說,擁有更高的學歷,將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大學四年當中,同學們能夠學到的專業知識并不是很多。本科階段并不是要教會同學們多少專業知識,這個階段的課程大多會比較寬泛,往往是面廣而深度不夠。而進入研究生階段后,主要培養的就是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使你們能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一個方向深入下去,從而對該方向能有清晰的認識、準確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并具備進一步技術開發或學術研究的能力。
有深造目標的人選擇考研進而讀研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選擇,并且這類考研人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為研究生導師最喜歡真正想做科研的學生。
第二種類型的人群是想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業務素質、提升業務水平。因為研究生期間是一個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學東西、做事情的時期。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考生放著高薪不要,卻選擇考研這條路的原因。
第三種類型的人懷著考研后出國深造的理想而考研,在他們看來國外擁有更為廣闊的天地,就算將來回國工作也至少在國外鍍了一層金!而對于一些本科院校"出身不太好"的同學來說本科后直接出國很難申請到國外一流的大學,因此他們不得不選擇先讀研再以研究生院校為跳板出國深造。
追逐自己的興趣,提升專業的水準
很多人的本科專業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主要是由于當初填報專業的時候對所報考專業的研究領域、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一無所知,或是因為分數低而被硬性調劑的,或是由父母、親人代為選擇的。進了大學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對專業實在提不起興趣,通過某些途徑與機緣巧合,反倒開始對其他專業產生了興趣,于是想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深造和發展。對于很多院校而言,如果你進大學后第一年扎實勤奮地學習,成績能夠排在年級前10%,那么,在大二開學時通常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如果沒把握住這次機會,通過考研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還有部分人在工作崗位上待了幾年之后,終于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于是想在感興趣的領域深造,那么考研進而讀研也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
在讀研期間,我們完全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毫無拘束地追逐自己的興趣。"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導師",因為興趣,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高能;因為高能,所以高就。我們在閱讀那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時,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對專業的摯愛與癡情。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績。
改變命運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對所學專業感興趣,也非對其他專業感興趣。他們要么不甘心高考的失利,抱著"卷土重來"的決心,試圖用考研成功的光芒驅散高考失利的陰霾,通過考研去扭轉自己的命運;要么在殘酷的現實中猛然驚醒,對往日揮霍時光、碌碌無為、墮落沉淪懊悔不已,于是痛下決心在考研戰場上重新爆發能量、找回自信;要么就是希望先爭取到讀研的機會,然后在讀研期間再思謀今后的路到底怎么走。他們讀研更多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攀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破解工作上的瓶頸,為自己爭取到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構造更高層次的交際圈,為未來的發展鋪路
在考研成功的學生當中,有一類人頗有謀略,他們信奉"你所結交的朋友的平均實力就是你自己實力的一個寫照。"而眾所周知,高校是學習資源和人才資源等相當豐富的地方。所以他們選擇讀研,是因為在讀研期間,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構建一個良性的更高層次的交際網。
我們講課的時候常說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所以,我們以后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還有我們建立的交際圈。人脈關系的擴大是我們讀研期間一個重要的收獲。
其實考研的動力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強弱之分。無論你是因為為了圓自己從小的名校夢想,還是向現實妥協,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考研,還是因為像我們之前某些學員一樣因為戀人的刺激而選擇考研,只要你堅定這個考研的決心就有可能成功。
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很多同學說,讀研的主要價值在于能夠實現平臺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長,"我畢業之后先工作,也能實現能力的提升,我覺得工作三年積累的經驗比讀三年研究生更有價值"。
工作的提升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就是說你獲得的提升跟工作時間和工作經驗成正比,工作經驗越多,工作能力越強,晉升得就越快。而考研則是一個突然提升的過程,你讀研在職業的發展道路上沒有任何提升,沒有收入,也沒有職位的變動,因為你只是一個在校學生。但是當你畢業找到工作的時候,職業提升發生了一個飛躍,而你在這個時候找到的工作待遇跟你本科畢業時候找到的工作之間的差距,就是你讀研究生的收獲。
說到這,同學們不能看讀研期間的差距,因為一個工作收入再低的員工也比在校大學生的收入高,而要看本科畢業三年之后,究竟是哪個帶來的提升更大。如果考研提升大就應該選擇考研,而工作提升更大就應該選擇工作。
當然,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預知三年之后自己的職業發展情況,這就需要你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參考師兄師姐的就業情況,對于未來的就業前景做出一個預測。也可通過上網閱讀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對未來做個預估。
一般來說,起點越低的工作成長越緩慢,起點越高的工作成長越快。名校的研究生畢業之后提升非常明顯,一般院校的則沒有那么大的變化。
如果本科畢業之后能夠找到一個500強的工作,起點很高,畢業之后就有10萬的年薪,而考研只能考上一個一般的院校,碩士畢業之后也很難進入500強工作,那么應該先工作。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會比較小,尤其是對于絕大部分出身并非"名門"的同學來說,再說,碩士畢業都找不到的工作,本科畢業之后能找到嗎?絕大部分本科生畢業后能做的工作都是起點比較低的工作。不同的起點,付出同樣的努力,得到的成果有著巨大的差異。
如果有同學想說,那我們先工作,幾年之后再考研怎么樣?對于有這種想法的同學跨考教育擇校擇專業輔導專家王偉老師建議還是一步到位,本科畢業之后直接考研,原因有這么幾點:
第一,畢業之后頭幾年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耽誤不起。對于熱門的崗位來說,年輕本身就是優勢。比如當公務員,35歲之后就不允許報考了;走學術的道路,如果40歲才從學校博士畢業,別人都依靠一定的研究成果當上博士生導師了;去企業工作之后,就會發現企業里更是年輕人的天下,甚至許多IT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都在30歲以下,年紀大了還從底層做起,非常不利;如果想創業,30歲之后顧慮比較多,創業的熱情也遠遠不及20多歲的年輕人。
第二,工作之后在職考研是非常折騰的,不像在校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復習。一般來說,只能利用下班后的閑暇時間復習,時間有限,精力也非常有限。畢業之后基礎知識大量地遺忘,尤其英語,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大齡在職考生考了幾年,都栽在了英語上。在職考研能夠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強大、很能吃苦的人,因此在職考研成功的幾率遠小于應屆考生。
第三,工作之后的環境和學校有天壤之別,在學校的時候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同學之間也互相監督,大家談的都是學習成績、學習方法之類的話題。而工作之后的同事和朋友,討論學習的很少,今天找你釣魚,明天找你逛街,后天找你喝酒,你想靜下心來學習,環境不允許。而且你還有考慮收入啊,房子車子啊,贍養老人啊,面對的問題比較多,很容易分心。綜上所述,建議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分析完考研和工作的得失之后一旦決定考研就應當盡快考研,最好應屆考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