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學科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它主要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該學科與物理以及化學等學科互相交叉和滲透。本專業的教學內容和研究領域不斷加深和拓寬,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理學)”主要研究內容為:高分子材料,電子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等。它涉及到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學的理論,并且和電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個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
【科研情況】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含:
1. 先進功能材料:
發展多種功能材料制備的新方法、新技術,深入研究其特殊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醫學應用等;圍繞功能電子材料與器件、光學材料、光電復合功能材料、先進結構和界面材料、智能型醫用材料、模擬與材料基因組等研究方向,涉及材料學、納米科學和化學生物學等交叉領域學科建設的發展,注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
2. 生命醫學材料
在正確認識正常及病理兩種狀態下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關系的基礎上,研究、開發用于修復、維護、促進人體各種組織或器官損傷后的功能和形態的生物替代物。一般利用新型生物材料,結合功能性細胞及信號因子,選取工程及生物制造手段,制造出具有功能的生物組織或器官,或者用于研究的生物系統。重點關注包括術后愈合期的止血、粘連、修復機制,神經修復機制及仿生材料與創傷部位的相互作用關系。
3. 納米復合材料
納米復合材料的主要研究對象為以(水,有機溶劑)樹脂、橡膠、陶瓷和金屬等基體為連續相,以(微)納米尺寸的金屬、半導體、剛性粒子、纖維、納米碳管等為分散相,通過適當的制備方法將分散相均勻性地分散于連續相中所形成的復合體系。該領域注重基礎研究的同時,也關注該類材料的應用研究。
目前,高等研究院共有專任教師40余名,專職研究人員30余名,博士后110余名(含外籍30余名),特聘教授10名。所有教授均擁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背景,且滿足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的認定條件,教師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院士、國際專業學會會士、國家重大人才項目入選者、長江學者、基金委優青等。學院教師在Nature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數百篇高水平學術論文,且多次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或特邀報告。截至2021年6月,高等研究院共獲得62項國家級項目,67項省部級項目以及74項市級項目,其中包括廣東省珠江團隊、廣東省高校創新團隊和深圳市孔雀團隊等重大科研團隊項目。項目經費累計超過2.5億。
【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能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人才,學生畢業時授予理學碩士學位。主要修讀課程包含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固體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材料科技前沿等。
【就業情況】
本專業畢業生中約60%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21屆研究生分別被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錄取;約40%簽約了中石化、小米科技等知名企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