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0871Z1地理信息與智慧城市(二級學科):
專業代碼:0871Z1 專業名稱:地理信息與智慧城市(工學) 學制:3年 所授學位:工學碩士
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合理知識結構、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要求掌握本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熟悉本領域向的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創新意識和從事科研、教學及工程管理相關工作的能力。
學科方向 地理信息與智慧城市
導師隊伍
學科現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講師及助理教授9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歐亞科學院院士2名、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重點項目負責人1名,深圳市杰出人才1名,地方級人才2名,后備級人才10余名,海外孔雀B類人才2名,。本學科研究人員年齡結構合理,30-50歲年齡段的專職人員人數比例大于80%;全體專職人員中獲博士學位的人員比例為100%,有海外經歷的教師比例約占70%。
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主要包括:郭仁忠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土資源部城市土地資源監測與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清泉教授,國家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自然資源部大灣區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城市空間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正東教授,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城市空間信息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及深圳市測繪學會常務理事;樂陽教授,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空間信息工程系系主任,深圳大學優秀學者,微軟亞洲研究院青年鑄星學者;鄔國鋒教授,自然資源部大灣區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德津教授,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公路學會百名優秀工程師;朱家松教授,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
課程設置
本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包括《地理信息理論與新技術》、《城市研究》、《空間統計與計算》、《大數據與城市分析》、《城市環境遙感》、《高級遙感技術》、《計算機視覺與實時攝影測量》、《現代定位技術》、《現代地圖學理論及技術》等 。
教學資源
本學科點依托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大灣區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城市空間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空間信息智能感知與服務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等教學與科研機構,與海外諸多國家和地區的學術界保持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優秀學生將獲得海外學術交流、海外學習和海外博士研究生學習機會。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等設有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發展前景。學院配有研究生創新工作室、仿真實驗室、便捷校園網及WIFI、圖書館、齊全的專業軟件等。
獎助體系
請參閱學校的相關獎助制度。
培養特色
本專業研究生培養遵循“立足深圳、服務全國、面向國際”的方針,兼顧行業實踐和學術研究需要,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國際化,系統教授學生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大數據與城市分析等方向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就業方向
本學科畢業生就業方向較寬,可以去往大型互聯網公司及咨詢公司;政府部門,如國土局、交管局、測繪及地理信息中心等;國內外大學進行科研、執教;在國內外名牌高校攻讀博士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