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生物與醫藥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簡介
生物與醫藥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相關領域方向范圍大、口徑寬、覆蓋面廣,和多個工程技術類別或領域交叉融合。生物與醫藥產業具有創新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產業相關工程技術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方向層出不窮,其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成為我國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生產力水平,實現后發優勢和跨越式發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朝陽產業。生物與醫藥類相關領域的發展必將對人類與社會進步發揮重大作用并產生深遠影響。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我校原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的領域對應調整為生物與醫藥(0860)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學科方向
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科特色,我校生物與醫藥專業主要領域有:制藥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食品工程。
一、制藥工程
制藥工程是化學、生物學、藥學(中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一門工程技術類學科。以培養具有制藥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在醫藥、農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門從事醫藥以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制造,新工藝、新設備、新品種的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1.培養目標
契合健康中國戰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本領域培養德才兼備、基礎扎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具備從事化學制藥、中藥制藥、藥物制劑的研制、開發、生產等工作能力的全日制制藥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2.導師隊伍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方向明確、科研能力強的學術梯隊。現有教師80人,其中碩導61人,博導1人,正教授27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學位67人,具有海外經歷16人,南粵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優青1人,“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省級1人、校級2人。
近五年科研項目總計262項,經費6000萬,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41項,1200萬,省部級科研項目87項,2000萬,橫向項目182項,4000萬。出版專著62部,發表學術論文762篇。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成果轉化或應用10項,專利轉讓合同金額600萬。
3.就業方向及情況
畢業生可到制藥工程等領域相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產和營銷企業、、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從事藥品生產、管理、營銷、檢驗監督和研發等相關工作。也可報考生物技術、藥學及相關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二、生物技術與工程
本領域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運用生物學、藥學和工程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生物體或生物原料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獲得所需要的性狀,改造生態系統和環境等的應用學科。覆蓋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學科方向。
擁有國家生物醫藥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廣東省生物技術候選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制藥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廣東省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等科研與教學平臺,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級縱向與橫向科研項目數十項。本專業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超過4000多平方,儀器設備較為齊全,包括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分析型和分選型流式細胞儀、基因表達分析系統、全自動發酵罐、大功率超聲破碎儀、全波長掃描式多功能讀數儀、AKTA層析儀、PF-2D目標蛋白快速分離系統、熒光定量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等多臺大型儀器設備,能夠較好地滿足本專業科學研究、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需要。
1.培養目標及研究特色
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具有創新的開拓思維能力,能夠熟練掌握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先進技術,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前沿與動態,在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領域具有獨立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等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本領域針對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研究中的重大問題,重點打造以新型抗體、基因工程、免疫細胞工程、生物技術藥物傳輸系統新材料及新型核酸類候選藥物為代表的生物制藥技術平臺;以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微生物改良技術及應用為主題的技術平臺;以CAR-T、TCR-T腫瘤免疫治療、免疫監測點阻斷等新型免疫治療技術為代表的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技術平臺。
2.導師隊伍
現有導師39人,其中16位教授,23位副教授,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超過80%,其中20%有國外留學及學習的經歷。有“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校級培養對象11人。多人擔任學會常務理事、理事等重要學術職務。已經形成了一支層次較高、總體素質優秀、開拓進取、富于創新和奉獻精神的人才隊伍。
3.就業方向及就業情況
就業方向較為廣泛,碩士學位獲得者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者在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研發企業或研究機構、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等單位從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相關行業的研發、生產和質控等方面的技術以及管理、市場營銷和教學培訓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國內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本學科各專業與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行業的研發及生產實踐銜接緊密,人才需求旺盛,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供不應求。
三、食品工程:
本領域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農業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為基礎,主要研究食品原材料及食品的加工理論與工程化技術,食品加工、貯藏與流通過程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變化及其對食品的質量與安全屬性影響的理論與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的理論和實踐,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的理論和技術,新食品研發理論與技術等。培養在食品工程領域從事技術開發與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改造、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1.培養目標
本領域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科學與文化素養,具有堅實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全面的專業素養及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在食品工程領域從事技術開發與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改造、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2.導師隊伍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方向明確、科研能力強的學術梯隊。現有教師18人,其中碩導6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具有海外留學進修經歷4人,“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人,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
近年來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9項,廳局級項目17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24項,共獲得科研經費近1000多萬元。出版專著30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3篇(JCR一區11篇,二區12篇),EI收錄論文8篇。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3等獎1項、市級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得發明專利2項,2項成果分別通過了省、市科技成果鑒定。
3.就業方向及情況
畢業生可到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原料及食品生產和營銷企業、食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從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食品生產及質量管理、工程管理、營銷、檢驗檢疫、食品安全監督等相關工作。也可報考食品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相關學科的博士研究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