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從試點到示范、從局部到全部”的思路,縱深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把體制機制優勢轉化為育人實效,努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落實“五育并舉”。成立新生院,建設“三全育人”改革優先發展示范區,適應寬口徑、厚基礎拔尖人才培養需求,構建“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的人才培養新體系,聘請3位老校長、相關學科領域的院士和資深教授擔任九大學堂院長。制定《新生院學生德育培養及評價方案》,打造模塊化“五育”培養方案,鼓勵學生通過“第二課堂”平臺提升綜合素質。如在勞動教育方面,設置垃圾分類督導員、安全檢查員、衛生檢查員等實踐崗位,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教育資源。開發“iTongji-S”平臺,打造“第二課堂成績單”,全過程跟蹤青年學生成長表現。
落實全面改革。推動所有學院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自身學科優勢,聚焦“十大育人”體系,有側重地進行改革攻堅。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以黨建激活育人因子,推動育人育才和黨建工作對接融入,牽手浙江黃巖共建黨建教育基地,帶領學生在鄉村中研究并服務鄉村振興;依托上海市楊浦區建立社區規劃師制度,社區黨員規劃師走進社區,通過“微更新”讓社區煥發活力;開設國內建筑院校服務學習課程,加強與社區的共建。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聚焦課程思政,探索以“第一課堂”專業課程為核心、“第二課堂”思辨和實踐平臺為外延、學科文化為環境浸潤的“三圈層”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編制《交通運輸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制定每門課程立德樹人達成指標,提出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勝任力提升路徑和工作機制。數學科學學院創設“數學云端”,發布“一題撬動數學”線上課程。
落實有效融入。積極推進思政教育進社區,致力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實際問題,將學生社區空間功能延展為“9+1”。“9”即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需要,在社區全方位配齊黨團活動室、浴室、洗衣房、愛心屋、自助式廚房、自習室、健身房、宣泄室、傳統文化工作室等9項軟硬件設施;“1”即駐樓導師工作站。將“五育”元素融入社區思政,積極推進體育進社區,以健身房、心語屋、愛心屋為依托,引導學生走出宿舍、積極鍛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推進美育進社區,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開展“一樓一品”“最美宿舍”等社區品牌活動。探索社區思政工作“同場域、同頻率、同成長”工作法,全面推行駐樓導師工作站建設,形成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知名教授、知名學者進駐學生社區工作機制,將育人資源鏈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第一線。
落實考核評價。以協同育人創新貢獻為導向,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把“三全育人”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與成效評價、學科評估、本科教學評估等的重要指標,并納入學院巡察、項目資金分配、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落實“三全育人”工作作為學院和職能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之一,定期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完善干部和教師評價考核辦法,修訂《中層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工作辦法》,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師思想引領工作實施意見》,將“三全育人”能力和效果作為學校領導干部述職評議,專任教師以及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年終考核、職稱評聘、晉升晉職、評優獎勵、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使育人的“軟指標”變為“硬約束”,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