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07
科目名稱:遙感原理
第一部分 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遙感原理》課程內容包括遙感的物理基礎與成像機理、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和遙感應用三大部分。通過學習,學生應能掌握遙感技術的基本理論,掌握遙感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遙感圖像的地物影像特征、遙感圖像解譯及遙感制圖的基本技能,了解遙感研究現狀、遙感技術發展趨勢與應用領域,并具備靈活應用各部分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電磁輻射的基本理論和地物的光譜特征,掌握遙感信息的來源與特征,理解遙感圖像的成像原理,掌握遙感圖像處理與解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及發展趨勢。
第二部分 具體內容
第一章 遙感的基本概念
1. 理解并掌握遙感的基本概念、類型、特點及優勢。
2. 理解遙感過程與遙感技術系統的構成。
3. 了解遙感發展簡史及發展趨勢。
第二章 遙感物理基礎
1. 理解和掌握電磁波譜,輻照度,輻射出射度,輻射亮度,朗伯源,絕對黑體,太陽常數,大氣窗口等基本概念。
2. 熟悉遙感常用的電磁波段,掌握普朗克定律,斯蒂芬-波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基爾霍夫定律。
3. 了解大氣的成份和結構。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掌握大氣散射的類型及其特點,大氣窗口的光譜段。
4. 了解太陽輻射與地球輻射的特點,了解地球輻射的分段特征。
5. 理解反射類型,掌握反射率、反射光譜的概念,并理解地物波譜的概念及其對遙感發展的重要意義。
6. 掌握植被、水體、巖石和土壤反射波譜的特征,理解影響地物反射率變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遙感平臺
1. 熟悉遙感平臺的概念與分類。
2. 理解并掌握遙感平臺的姿態。
3. 掌握遙感衛星軌道及其類型。
第四章 遙感傳感器
1. 理解攝影成像原理與影像特點。
2. 掌握光機掃描及固體自掃描(推帚掃描),瞬時視場角,高光譜遙感的概念。
3. 理解掃描成像原理與影像特點。
4. 掌握微波遙感、主動遙感與被動遙感概念,了解微波遙感特點,類型及主要傳感器工作原理。了解微波傳感器的最新進展。
5. 掌握傳感器(遙感圖像)空間分辨率、波譜分辨率、輻射分辨率、時間分辨率、視場角的概念及意義。
第五章 遙感影像及其特征
1. 掌握航空攝影的類型。
2. 掌握垂直投影與中心投影的區別,理解水平像片比例尺的計算。
3. 了解世界范圍內主要的陸地衛星、氣象衛星、對地觀測系統(EOS)衛星和海洋遙感衛星平臺的特點。
4. 掌握目前常用的國外遙感資料(AVHRR、TM、ETM+、SPOT、IKONOS、QUICKBIRD、MODIS等)和我國主要衛星遙感資料的基本技術參數(波譜段范圍、分辨率等)。了解高分系列衛星的主要參數。
第六章 遙感圖像處理
1. 掌握數字圖像的基本概念,理解數字圖像與模擬圖像的主要區別。
2. 掌握采樣、量化與灰度直方圖的概念及意義。
3. 掌握輻射校正,幾何校正等基本概念。
4. 理解引起輻射畸變與幾何畸變的主要原因,熟悉遙感圖像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5. 理解遙感數字圖像空間域增強、彩色增強,圖像運算、多光譜增強和多源信息復合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驟和特點。
第七章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與制圖
1. 了解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的概念與作用。
2. 掌握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的直接解譯標志、間接解譯標志和解譯方法,掌握目視解譯的原則與基本步驟。
3. 理解全色、多光譜、熱紅外、多時相圖像的解譯。
第八章 遙感數字圖像計算機解譯
1. 掌握遙感數字圖像、圖像數字化、象元、灰度值等基本概念,理解遙感數字圖像的特點及表示方法。
2. 掌握遙感數字圖像計算機分類的一般原理,理解其分類的基本過程。
3. 掌握遙感圖像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的概念,掌握遙感圖像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方法的技術過程、基本原理及其優點和不足。熟悉決策樹分類法、專家系統分類法、人工神經網絡分類法和面向對象分類法等高級遙感圖像分類方法。
4. 了解遙感圖像計算機解譯技術主要發展趨勢。
第九章 遙感專題制圖
1. 理解遙感影像地圖的概念與主要特征,掌握常規制作遙感影像地圖和計算機輔助遙感制圖的方法與步驟。
第十章 遙感應用
1. 掌握土地、林業、水資源遙感原理,理解土地遙感的方法與應用。
2. 了解城市遙感、環境遙感、災害遙感的原理。
3. 掌握農業植被遙感原理,理解植被解譯的應用。了解農作物遙感估產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4. 掌握高光譜遙感概念,熟悉高光譜遙感的應用。
第十一章 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綜合應用
1. 熟悉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全球定位系統在3S技術中的作用。
2. 了解3S技術在車輛導航與車輛監控系統、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精細農業、土地研究和全球變化等方面的綜合應用。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
1、命題說明(可包含題型設計):本課程對各考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的詞語描述: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較高要求(掌握、應用)。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試卷組配兼顧覆蓋面、能力層次、內容、難易程度。其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占15%,“理解、熟悉”占40%,“掌握”占45%。題目主要有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
2、參考書目: 《遙感原理與應用》,科學出版社,主編:周廷剛。
3、其他規定: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4、本科目考試不得使用計算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