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來說,新大綱的內容變化不大。但是,由于21版的教材內容與舊版相比,發生了很多變化,所以,同學們更加應該關注教材改版帶來的考點變化。這是當前同學們備考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們來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請注意,這門課程的名稱,在原來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上刪去了“概論”二字。但總體內容上,變化不大,用八個字概括是:總體穩定,局部變動。從大的方面來說,有幾處新增考點,下面我們重點解讀兩個極有可能命題的新增考點。
在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板塊,新增了意識與人工智能。這個知識點既可以考多選題,也可以考分析題。無論考什么題型,同學們需要明確人工智能能否具有人類意識、能否超越和取代人類智能等問題。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一種特殊表現,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現實化。人類意識已經發展到能夠把意識活動不分地從人腦中分離出來,物化為機器的物理運動從而延伸意識器官功能的新階段。但即使是計算能力最強大、最先進的智能機器,也不能達到人類智能的層級,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識,不能取代或超越人類智能。第一,人類意識是知情意的統一體,而人工智能只是對人類的理性智能的模擬和擴展,不具備情感、信念、意志等人類意識形式。第二,社會性是人的意識所固有的本質屬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備人類的社會屬性。機器人從根本上說是機器而不是人類,它不可能真正具備自立、自主、自覺的社會活動,難以成為獨立的具有行為后果意識、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體。第三,人類的自然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和意識的現實形式,而人工智能難以完全具備理解自然語言真實意義的能力。人工智能以機器語言為基礎,是對思維的一種物化和模擬。自然語言總是與一定情境有關,機器語言的本質也不具有自然語言以言行事的實踐功能。
在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第一節中新增了人類普遍交往與世界歷史的形成發展。馬恩關于人類普遍交往和世界歷史形成的思想是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
(一)交往及其作用。交往是唯物史觀的重要范疇,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現實的個人、群體、階級、民族、國家間在物質和精神上相互往來、相互作用、彼此聯系的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交往是與生產力的發展相伴隨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交往的水平。總體來說,可以將交往劃分為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交往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第二,促進社會關系的進步。第三,促進文化的發展與傳播。第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世界歷史”是指各民族、國家通過普遍交往,打破孤立隔絕的狀態,進入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世界整體化的歷史。生產方式的發展變革是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普遍交往是世界歷史的基本特征。世界歷史的形成與發展為共產主義的實現提供了條件和路徑。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觀察、分析當今世界發展特別是全球化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正是我們黨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來思考人類的未來與前途取得的成果。
前面我們提到了這兩個新增考點可以考多選題也可以考分析題,大家務必要重視,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背下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