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經老師分析,經過2019年考研大綱的變化后,2022考研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大綱中國教育史部分再一次進行了調整,新增了8個考點,調整了3個考點的表述,但新增以及調整的皆是細節性的地方,沒有特別大幅度的調整,備考學子不用過于焦慮,放心備考。但是,大綱僅僅是給出考試的范圍,具體要考什么?怎么考?我們尚不可知。但我們可以根據歷年考試的規律去把握今年考試的規律。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一共考查5個科目,分別為:教育學原理、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那么結合2022年最新大綱,我們應該怎么把握和準備中國教育史呢?
一、 大綱解析
我們中國教育史的大綱明確的考察目標主要有三個:
1.系統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準確理解有關中國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國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啟示。
由考察的目標我們不難看出,在我們的中教史復習中,各個時期的思想史、制度史和一些重要的教育事件仍然是我們的考察重點,所以考生在復習的時候要有所側重。但是中國教育史有那么多思想家、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制度,同學們復習時難免會陷入迷茫。為了打消學生的這種情緒,結合新考綱,咱們中公的教研老師結合考綱分別對中國教育史的重難點進行了梳理,以減輕同學們的學習負擔。
二、 重難點剖析
(一)中國教育史
為了讓同學們對我們中國教育史考綱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對于重難點的剖析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呈現,以讓同學們在腦海里建立中國教育史的宏觀的框架。
時間軸 | 章節 | 考情分析 |
中國古代教育史 | 第一章 西周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 1.新增“夏商的教育” 2.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查; 3.了解萌芽傳說,掌握西周的教育制度狀況,重點掌握“六藝”與“學在官府” |
第二章※ 私人講學的興起與傳統教育思想的奠基 | 1.客觀題、主觀題都會出題 2.本章的內容非常重要,重點掌握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教育思想,了解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熟記《大學》《中庸》《學記》《樂記》教育論著的內容 |
|
第三章 儒學獨尊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 1.本章新增“經學教育的特點” 2.客觀題和主觀題都會出題 3.本章要求掌握的思想史有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另外掌握秦漢代的教育政策與選士制度 |
|
第四章 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備 | 1.出題類型客觀題和主觀題 2.要求掌握的思想史有韓愈和顏之推的思想,掌握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另外唐朝的學校教育制度也要掌握,對新考點要著重把握 |
|
第五章※ 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 1.出題類型客觀題和主觀題 2.本章內容十分重要,重點掌握朱熹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把握北宋的三次興學、三舍法、蘇湖教法,宋元明清時期的文教政策與官學制度,科舉制度的演變及對學校教育的制約 |
|
第六章 早期啟蒙教育思想 | 1.出題類型客觀題 2.了解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掌握黃宗羲和顏元的教育思想 |
|
中國近代教育史 | 第七章 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 1.出題類型主觀題 2.重點掌握“中體西用”思想的發展與張之洞的《勸學篇》、教會學校的性質與影響、太平天國的教育措施 |
第八章 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 | 1.本章新增“嚴復對傳統教育的批判” 2.客觀題和主觀題 3.重點掌握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的教育思想,另外京師大學堂的創辦需要掌握 |
|
第九章 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 | 1.本章新增“新學制的特點”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年教育與干部教育” 2.出題類型客觀題與主觀題 3.重點掌握蔡元培的思想以及識記各個學制 |
|
中國現代教育史 | 第十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建設 | 本章新增“學校教育發展的幼兒教育;師范教育;職業教育” |
第十一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 | 1.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調整為“新民主主義教育的發展” 2.將“干部教育”調整為“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教育” 3.將“群眾教育”調整為“革命根據地的群眾教育” 4.將“普通教育”調整為“革命根據地的普通教育” |
|
第十二章※ 現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 1.客觀題和主觀題 2.非常重要的章節,本章涉及的所有的思想家都要牢固掌握,并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
同學們看了以上表格可能覺得整本書的重難點還是沒有特別明確,這里老師再跟考生們總結一下,我們中教史的考試重點從時間軸上來看,古代教育史先秦以前的是重點,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思想史是考察的重點;發展到近代,重點是制度史和一些思想史;現代教育史里面思想史考的最多,而且出題非常靈活,考查學生結合實際的分析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這就要求考生做到真正吃透知識點,在更高層次上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下面就具體介紹教育史的復習方法。
三、備考復習小貼士
通過對教育學統考歷年試題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國教育史的總分值始終保持50分左右,考試的題型主要有選擇題、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另外,中教史的選擇題一般為10道左右,所占分值20分左右,剩下的分值就被辨析題、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占據。值得注意的是,分析論述題所出的知識點是在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輪換出題的,同學們可以根據規律有所側重地進行備考,下面老師提供一些學習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一)聯系社會背景知識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于社會的,所以在學習教育史過程中我們應該主動與廣闊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把教育看成是社會整體的一個部分。在關注教育史實的同時也應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如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知識進行了解,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教育史史實。
(二)建立知識框架,準確定位知識點
框架是地圖,在學習的過程中考生們應主動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因為有了知識框架不僅有利于背書,也有利于答題時提取知識點,也避免了知識點的遺漏,如中國教育史我們就可以按時間的縱軸上從先秦到秦漢,經過魏晉南北朝再到隋唐,然后一直到清朝末年,這樣去識記每位思想家就不容易遺漏,還可以在平時根據框架進行自我檢查,比如可以通過默寫來復習大概的內容,以達到鞏固知識點的作用。
以上是對教育學考研中國教育史部分的的復習建議。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原則,在理清知識框架的前提之下,區分重點與非重點,把握重點并兼顧全面,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準確記憶,盡可能聯系教育現實做深度挖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