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文學史與文學理論 參考書目
1. 方銘主編:《中國文學史》(1-4冊),長春出版社2016年版
2.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 鄭克魯、蔣承勇主編:《外國文學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5.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新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6. 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716文學史與文學理論 分值比例
“文學史與文學理論”一共150分,其中,中國古代文學史約40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約40分,外國文學史約40分,美學和文學理論約30分。
816文學閱讀與評論寫作 考試說明 【無參考書目】
該科目考察考生結合相關文學史、文學和美學理論知識,對具體作品進行闡釋評價的能力,要求考生圍繞中外文學作品進行評論寫作,評論寫作要緊扣研究對象展開闡釋,要有鮮明的論點,要展開論證,字數3000字左右。
以上考試科目參考書目及分值比例等僅供考生參考,具體考試內容及分值比例等以實際卷面為準。
相關專業介紹
1.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是北京語言大學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優勢學科,著名學者彭慶生、周思源、吳書蔭、許樹安等都長期在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任教。1993年,該學科開始合作培養來華留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1998年開始招收中國學生碩士研究生,并于2003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2004年入選北京市重點學科。韓經太教授、方銘教授、黃卓越教授、杜道明教授是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現有在職博士生導師有韓經太教授、方銘教授、段江麗教授、郭鵬教授、杜志軍教授、李洲良教授、張廷銀教授、李瑞卿教授、劉宗迪教授、劉青海教授、陳民鎮副教授,在職碩士研究生導師有劉淑麗教授、侯文華教授、王培友教授、臧青副教授、成敏副教授、曲利麗副教授、孫海燕副教授、張鶴副教授、馮莉副教授、陳皛博士、譚惟博士、王金花博士等。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成果豐富,研究范圍涵蓋先秦至近代的各體文學文獻、古代文論、國學、海外漢學等,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2.中國現當代文學
北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2000年獲批碩士點,2005年獲批博士點。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本學科幾代學人薪火相傳,在老舍研究和女性文學研究領域積累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本學科在梁啟超研究、周氏兄弟研究、胡適研究、中國當代小說研究、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詩歌研究、戲劇研究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海外傳播研究方面也碩果累累。本學科現任研究生導師有李玲、路文彬、張冠夫、趙冬梅、于小植、張強、席加兵、徐立錢、劉軍茹等。
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北語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歷史長、傳統厚。1998年獲批碩士點,2000年獲批博士點,2002年入選北京市重點學科。本學科以世界文學經典與跨文化研究、海外漢學與中國文學跨文化傳播研究為特色,在東亞文學關系、跨學科研究、跨文化戲劇研究、中外作家比較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研究實力。北語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中外文化、具備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專門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鼓勵學生以本專業為主線向相關學科、跨專業的交叉領域進行橫向拓展。20多年來本學科已培養碩博研究生超過400人。本學科擁有優秀的師資力量,有多名教師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師資隊伍包括:周閱、張華、沈建青、錢婉約、賈蕾、黃悅、胡珍子、胡燕春、胡亮宇、陳戎女等。
4.文藝學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北語文藝學學科形成了較鮮明的學術特色和較深厚的學術積淀。杜道明教授的傳統審美文化研究、黃卓越教授的文化比較與批評史研究,都曾有高水平著述產出。在職教師包括韓德民教授、徐寶鋒教授、蘇展講師等,研究領域涉及傳統儒家思想、中西美學與文論比較、海外漢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近現代學術文化思潮等,在學術界具有較廣泛影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