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解剖生理學考試大綱(2022版)
一.緒論
1.解剖學、生理學的概念,解剖學的相關術語
2.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生理功能調節的主要方式及特點,體內的正反饋和負反饋。
二.人體的基本組成
1.細胞的結構和基本功能:細胞的組成、細胞膜的轉運功能,細胞的生物電活動、肌肉的收縮功能。
2.人體組織:分類、各種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三.骨肌系統
1.骨:骨的結構和分布、骨的形態及分類。
2.骨連結:骨連結的分類、關節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3.肌肉:肌肉的形態、分布、結構與功能。骨骼肌的收縮。
四.循環系統
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性質,血細胞的形態、分類和功能。
2.生理性止血與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的概念和過程,抗凝系統的作用和纖維蛋白溶解。
3.常用的血型系統(ABO、Rh)以及輸血原則。
4.心血管系統的組成:心的位置、外形,心內各腔形態結構,心傳導系統的構成及功能,血管的分類及特點,肝門靜脈的組成及主要分支。
5.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心肌的電生理特性,心電圖中各波的意義。
6.心動周期及心臟的泵血過程,心音的組成及意義。
7.血管生理:動脈血壓的形成及影響因素,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微循環的組成及功能特點,組織液的生成和回流。
8.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9.器官循環:冠狀動脈循環、肺循環、腦循環的特點。
10.淋巴系統與免疫:淋巴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人體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的機制與特點。
五.呼吸系統
1.呼吸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2.胸膜及胸膜腔:胸膜腔負壓形成原理及其生理學意義。
3.肺通氣:肺通氣的動力,呼吸運動,肺通氣的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概念和生理意義,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4.肺換氣:肺換氣的概念、影響因素。
5.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特點。
6.呼吸運動的調節。
六.消化系統
1.消化系統的組成和結構:主要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的結構特點。
2.消化系統生理功能: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細胞的電活動,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系統的內分泌功能。
3.消化:各種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膽汁、小腸液和大腸液)的成分及作用,黏液-碳酸氫鹽屏障,咀嚼及吞咽,胃的運動,小腸的運動,大腸的運動及排便。
4.吸收:主要物質的吸收位置、途徑及方式。
七.泌尿系統
1.泌尿系統的組成及結構
2.腎臟組織學結構: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腎臟的供血。
3.尿生成的過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生成的調節。
4.尿的排放:排尿反射。
八.神經系統
1.神經系統的基本組成。
2.脊髓和腦的位置、結構特點與功能,腦的分部、腦脊膜的結構,腦脊液的產生及其循環,血-腦脊液屏障,血-腦屏障。
3.腦神經與脊神經的結構特點與功能。
4.內臟神經的組成、特點以及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5.神經元與神經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神經遞質及受體,反射弧的構成及功能。
6.腦電波的形成及腦電圖的特征。
九.內分泌系統
1.內分泌系統的組成。
2.激素的分類、作用特點及作用機制。
3.下丘腦與垂體的結構和功能聯系。
4.主要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甲狀腺、甲狀旁腺及其他調節鈣代謝的激素、胰島素及胰高血糖素等。
十.感受器官
1.感受器、感覺器官的定義、分類與一般生理特性。
2.視覺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眼的結構,眼的折光系統組成、眼的調節、眼的折光能力異常,眼的感光換能系統,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
3.聽覺器官:耳的結構組成和功能,聲波的傳導與聽力的形成,前庭器官的功能。
4.味覺和嗅覺:味蕾的分布與功能;嗅覺的產生。
十一.生殖與發育
1.生殖系統的結構組成
2.男性生殖系統:精子的發生過程,睪丸的內分泌功能。
3.女性生殖系統:卵巢的生殖功能,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月經周期,妊娠。
十二.表皮系統
1.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2,皮膚附屬器的組成與功能。
十三.能量代謝與體溫
1.能量代謝:新陳代謝的概念,基礎代謝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2.體溫及其調節;體溫及其生理波動,產熱和散熱,自主性體溫調節。
參考書目:
1.周華,崔慧先.人體解剖生理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朱大年,鄭黎明.人體解剖生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丁文龍,劉學政.系統解剖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王庭槐.生理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