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2021年12月25-26日舉行。為了確保考試過程平穩順利,保障廣大考生和考務人員的健康與安全,請認真閱讀《北京市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疫情防控考生須知》《2022年研考中國農業大學考點疫情防控考生須知》和以下考前重要提示。
一、考前準備
1.申領“北京健康寶”
考生須通過支付寶或微信平臺,申領“北京健康寶”。考生須確認本人健康碼是否顯示為“未見異常”狀態。
2.打印準考證
2021年12月10日至12月27日,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s://yz.chsi.com.cn)下載打印《準考證》。注意:《準考證》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均不得涂改或書寫。
3.參加核酸檢測
除本校應屆生外,所有社會考生和跨校參加考試的在校生均須提供本人考前48小時內(12月23日(含)以后)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建議考生提前預約23日上午的核酸檢測。
4.個人健康監測
考生須在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https://www.bjeea.cn)或我校研招網下載《北京市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考生健康承諾書》,從考前第14天(12月11日(含))開始,自行進行每日體溫測量、記錄和健康狀況監測。期間,凡出現發熱(體溫≥37.3℃)、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的,應及時主動通過電子郵件向本考點報告(電子郵箱地址:cauyzb@cau.edu.cn,請在郵件標題注明“2022研考+健康狀況監測報告”,郵件內容須注明報告人考生編號、姓名、聯系方式〔含手機號〕、報告事項)。
5.防疫要求
建議所有考生于考試前14天(12月11日前)在京備考,非必要不離京,以免受疫情影響造成不能參加考試。考生在京備考期間,應積極配合接受相關部門健康排查,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做好個人防護。
6.需要準備的核驗材料
① 有效期內身份證原件。
② 準考證: 《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準考證》及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考后請妥善保存。
③ 健康承諾書:提前打印并簽字。
④ “雙碼”:請考生將12月24日的本人北京健康碼綠碼和通信大數據行程碼綠碼截屏保存,插入Word文檔中,彩色打印在一張A4紙上,建議至少打印兩張。
⑤ 48小時內核酸證明(12月23日(含)以后):請所有社會考生和跨校參加考試的在校生提前打印。
二、考場分布及交通信息
中國農業大學考點(代碼1119)考場分別分布在東校區(清華東路17號)第二教學樓和第三教學樓;西校區(圓明園西路2號)新教學樓和舊教學樓。因疫情防控和校園管理需要,校外考生不可在考前進入校園查看考場情況。考試期間本考點所有社會考生和跨校參加考試的在校生須從東校區的南門(正對東區主樓)和西校區的西南門(正對西區主樓)進入校園。
考場分布圖如下:
詳見: http://yz.cau.edu.cn/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034&columnId=10423
西校區↓
東校區↓
教學樓
西區新教學樓↓
西區舊教學樓↓
東區第二教學樓↓
東區第三教學樓↓
三、入場流程及相關要求
1.入校
上午7:00(下午12:30)起,社會考生及跨校考試的在校生,根據準考證上標注的考試地點,從我校東校區南門或西校區西南門步行進入校園。非本校車輛不允許進入校園。
請考生佩戴口罩,排隊進行證件查驗和體溫檢測。校門口主要查驗準考證和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請提前使用A4紙打印好紙質版,入校時提交)。證件查驗通過,體溫檢測低于37.3℃,方可正常進入考點。請考生沿專用通道和指示路標,在安保人員指引下,步行直入考試樓。
體溫異常者由由校醫院疫情防控專職人員使用水銀溫度計進行體溫復測,經綜合研判,做出正常考試、安排至備用隔離考場考試或禁止考試等決定。
2.入考試樓
上午7:40(下午13:10)起,允許進入考試樓。各考試樓考務辦公室可根據現場考生排隊等候情況和考場布置情況,調整入場時間。
西校區:舊教學樓從東門進入;新教學樓從北門進入。
東校區:第二教學樓從南門進入;第三教學樓從西南門(校外考生)和東南門(校內考生)進入。
進入考試樓需要證件查驗和體溫檢測。考試樓入口設置有人臉識別驗證設備,所有考生均需要通過人臉識別檢測,體溫檢測低于37.3℃,方可進入考試樓。未通過人臉識別檢測的考生,應提供身份證、準考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社會考生和跨校考試考生)、綠色健康碼、綠色行程碼等供人工檢驗,請提前備好。
3.入考場
主動配合監考員按規定進行的身份驗證核查、安全檢查和隨身物品檢查等。提前準備好身份證、準考證和填寫完成的《北京市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考生健康承諾書》紙質版。除口罩、證件和必備文具外,其余物品放監考員指定位置。特別注意:手機須關閉鬧鈴后關機,隨包放指定位置或交監考員代為保管。
考生在除《準考證》上招生單位說明欄中注明可使用計算器的考試科目外,其他科目一律不得使用計算器,否則按違規處理。
進入考場前要佩戴口罩,進入考場就座后,考生可自主決定是否繼續佩戴;隔離考場的考生需要全程佩戴口罩。
四、校外人員就餐
考慮到25日東區校外考生較多,我校東校區公寓一食堂(位于一號學生公寓一層)作為本次考試考生專用食堂。屆時會在食堂門口擺放考生就餐專用二維碼,考生須按要求掃碼領取餐券,持券就餐。
校外考生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東校區清真食堂(位于二號學生公寓二層南側)、公寓二食堂(位于一號學生公寓二層)、風味食堂(位于二號學生公寓二層);西校區風味食堂及清真食堂(位于頤園二層)。以上食堂均支持微信、支付寶方式掃碼就餐,考生可自主選擇。
根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考生進入食堂就餐時,須在門口有序排隊,由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檢測結果正常方可進入食堂就餐。
五、考場規則
1.考生應當自覺服從監考員等考試工作人員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監考員等考試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不得擾亂考場及其他相關工作地點的秩序,不得危害他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考生憑本人《準考證》和有效居民身份證按規定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進入考點后,按規定時間進入考場,不得在考場外逗留,應當主動配合監考員按規定對其進行的身份驗證核查、安全檢查和隨身物品檢查等。
3.考生只準攜帶疫情防控所需口罩及考試規定以內的考試用品,如黑色字跡簽字筆,以及鉛筆、橡皮、繪圖儀器等,或者按照招生單位在準考證上注明的所需攜帶的用具。不得攜帶任何書刊、報紙、稿紙、圖片、資料、具有通訊功能的工具(如手機、照相設備、掃描設備等)或者有存儲、編程、查詢功能的電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帶等物品進入考場。考生在考場內不得私自傳遞文具、用品等。
4.考生入場后,對號入座,將《準考證》、有效居民身份證放在桌子左上角以便核驗。《準考證》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均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領到答題卡、答題紙、試卷后,應當在指定位置和規定的時間內準確清楚地填涂姓名、考生編號等信息,按照要求粘貼條形碼等。凡漏貼條形碼,漏填(涂)、錯填(涂)或者字跡不清的答卷影響評卷結果,責任由考生自負。
遇試卷、答題卡、答題紙等分發錯誤及試卷字跡不清、漏印、重印、缺頁等問題,可舉手詢問;涉及試題內容的疑問,不得向監考員詢問。
5.開考信號發出后,考生方可開始答題。
6.開考15分鐘后,遲到考生不準進入考場參加當科考試,考生交卷出場時間不得早于當科考試結束前30分鐘,交卷出場后不得再進場續考,也不得在考點規定的區域逗留或者交談。
7.考生應當在答題紙的密封線以外或者答題卡規定的區域答題。不得用規定以外的筆和紙答題,寫在草稿紙或者規定區域以外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在答卷、答題卡上做任何標記。答題過程中只能用同一類型和顏色字跡的筆。
8.考生在考場內須保持安靜,不準吸煙,不準喧嘩,不準交頭接耳、左顧右盼、打手勢、做暗號,不準夾帶、旁窺、抄襲或者有意讓他人抄襲,不準傳抄試題、答案或者交換試卷、答題卡、答題紙,不準將試卷、答卷、答題卡、草稿紙故意損毀或帶出考場。
9.考試結束信號發出后,考生應當立即停筆并停止答題。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的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上,由監考員逐一收取。自命題科目,由考生將試卷、答題卡、答題紙(或者答卷)裝入原試卷袋內并密封。經監考員逐個核查無誤后,方可逐一離開考場。
10.考生不遵守考場規則,不服從考務工作人員管理,有違紀、作弊等行為的,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及《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執行,并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涉嫌違法的,移送司法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追究法律責任。
六、常見違紀及作弊行為提醒
1.攜帶手機且未按要求放置在指定位置。考試開始后,無論開機與否,均按違規處理。
2.攜帶規定以外的物品進入考場,包括草稿紙、涂改液、修正帶、具有通訊功能的工具或者有存儲、編程、查詢功能的電子用品等。
3.在準考證上抄題、驗算或者亂涂亂畫等。
4.在考試時間外答題。開考信號發出后,考生方可開始答題;考試結束信號發出后,考生應立即停止答題并停筆。
5.草稿紙帶出考場。按照規定,試題、答題卡(紙)和草稿紙均不準帶走。
提醒廣大考生自覺遵守考試紀律和考場規則,誠信考試,拒絕作弊。同時提醒廣大考生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蠱惑,不要嘗試非法獲取考試試題或者答案;不要找“槍手”替考,也不要充當“槍手”替他人應考。違者將受到法律制裁,抱憾終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