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遼寧省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平穩順利結束。今年我省參加考試的考生共150033人,初試工作在全省14個市的187個考點,共計6591個考場進行,有近3萬名考務工作人員參與組考工作。全省各地各單位嚴格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履職盡責,周密安排,抓實抓細防疫措施和考試組織,圓滿實現“平安研考”工作目標。
一、全面部署加強組織領導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研考工作,要求做好萬全準備,確保絕對安全,多次召開全省研考安全工作會議,傳達教育部有關會議精神,全面動員和部署考試安全工作,調度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求確保我省研考工作規范安全有序進行,實現“平安研考”。省教育廳、省招考辦認真落實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試組織工作,將確保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考生應考盡考,確保不因考試引發疫情傳播,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確保考點考場秩序井然,確保社會輿論總體和諧穩定作為工作總目標。省委網信辦、衛生健康委、公安廳、工信廳、保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信管理局等招考委成員單位充分發揮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完善“齊抓共管、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做好考試保障工作。考前,全省組建了16個調研指導組,分赴14個市就各地研考準備工作情況開展專項調研指導;考中,繼續對各地落實教育部和我省有關工作要求,以及考試期間有關工作進行現場督查。
二、嚴格精準落實防疫措施
省教育廳、省招考辦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防疫組考要求,會同省衛生健康委加強統籌部署,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一是制定印發全省《研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全體考生和考務工作人員必須在考前48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切實做好涉考防疫管理。二是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周密細致、科學合理地制定防疫組考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三是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及時向考生發布《防疫須知》,提示提醒涉考防疫有關政策和要求。四是科學設置考點,將全省36所具有研究生招生權的高校設為考點,安排6.8萬名應屆生在本校考試,占全省應屆考生的80%,將在校生和社會考生有效隔離開,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五是增設大連莊河市報考點,將該地區兩所高校的應屆生單獨編排考場,有效避免突發疫情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六是利用自主研發的考試應急管理系統對考生進行登記調查,準確摸排掌握考生行程和旅居情況,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七是考前對全省考生健康碼數據進行篩查,將篩查出來的重點人員采取逐一核實,提前檢查,堅決把疫情風險擋在考場之外。
三、多措并舉確保應考盡考
考前,全國多地出現疫情,多地管控措施升級,一些考生滯留在疫情風險地區或無法回到管控區域中的考試地點,增加了考試組織的難度。省招考辦密切關注疫情變化,按照教育部要求,切實做好突發情況下的考生服務和考試組織工作,確保應考盡考。一是完善考點考場設置,為全省15萬考生提供充足考位。二是主動關切考生需求,多方協調有關單位,派專人到外省領取1名因疫情滯留在我省的黑龍江考生自命題試卷,使其順利完成就地考試;同時妥善安排2名陜西滯留我省的考生,實現了在遼寧“借考”。三是快速響應有關省市考生異地借考需要,及時組織省內12家招生單位分5批為23名滯留在陜西等4個省市的考生補印、補寄、補送自命題試卷,同時協調有關省市,安排另外5名滯留在外省的全統考科目考生就地借考。四是安排省內24名處于集中隔離狀態的考生在9個備用考點考試,100名居家隔離、入場前體溫異常、傳染病開放期、身體殘疾等原因的考生在原考點的備用考場考試。五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按時將全省45家招生單位的自命題試卷郵寄至全國各報考點。
教育部官方公眾號“微言教育”評論:“面對‘超常規’的困難和挑戰,各方全力以赴,共同守護每一個考生的夢想。遼寧沈陽‘用心’幫助趕考路上突遇隔離考生‘借考’。”中國新聞網報道:“一個人的夢想,有一群人用心、用情、用專業服務來守護。一場‘借考’接力賽,讓這名考生順利走進研考考場,實現了“應考盡考”的工作目標,也讓沈陽、沈北的‘溫度’在嚴冬‘綻放’。”
四、規范管理確保組考安全
我省嚴格落實教育部和有關各項制度要求,各級招生考試機構和招生單位勇于擔當、提前謀劃、精細準備、強化培訓,組考各項工作安全平穩有序。一是完善應急預案,合理增配備用試卷,做好隨時補印的準備。二是分類設置考點考場,為特殊考生提供考試保障。三是嚴格試卷安全管理,加強試卷印制和流轉環節管理,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四是加強招生單位自命題工作的指導和監管,規范管理,提升質量。五是規范入場安全檢查,強化考場組織管理,確保考試秩序良好。六是加強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全方位保障考試良好環境。七是做好宣傳引導,教育考生自覺抵制舞弊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考試氛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