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F001《自動控制原理》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自動控制原理》(第七版),科學出版社,2019年,胡壽松。
考試要求
1)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方式,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能夠根據實際工程情況分析出系統的元件及變量,并闡述工作過程。
2)熟練掌握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概念,傳遞函數的概念和形式,典型信號的拉式變換,求解系統時域響應的方法。
3)熟練掌握結構圖的等效變換,梅遜公式求取系統傳遞函數的方法。
4)熟練掌握時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包括暫態和穩態;掌握控制系統性能指標的定義、計算及分析。
5)熟練掌握根軌跡的概念,基本法則繪制常規根軌跡圖、參數根軌跡和零度根軌跡,能夠基于根軌跡的控制系統分析。
6)熟練掌握頻率特性的概念,繪制幅相頻率特性曲線和對數頻率特性曲線,能夠通過頻域穩定性判據判定系統是否穩定,計算系統穩定裕度,并利用開環頻率特性進行閉環系統分析。
7)熟練控制系統常用的校正裝置與校正方法,對PID控制有基本認知。
2.F002《電力電子技術》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電力電子技術》(第5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王兆安、劉進軍。
考試要求
1)理解和掌握電力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倒三角形模型、電力變換的分類、器件的發展標志、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例子。
2)掌握電力二極管和晶閘管的選型、晶閘管導通條件、晶閘管的觸發電路要求、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隔離方法和原理、電力電子器件的緩沖電路及其原理、開關器件的串并聯特性。
3)掌握單相、三相可控整流電路電阻性負載時的分析計算:電壓平均值的計算,電壓、電流特征波形分析。
4)掌握降壓斬波電路、升壓斬波電路理想工作條件下的主電路圖和典型波形,工作原理、輸入輸出的關系式推導、參數計算。
5)掌握面積等效原理與SPWM波形的原理、單極性PWM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雙極性PWM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規則采樣法計算脈沖寬度。
6)掌握電壓型單相半橋、單相全橋、三相逆變電路的電路圖、電壓波形、電流波形、工作過程分析、電壓型三相逆變電路的中點電壓的計算。
3.F003《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高峰。
考試要求
1)了解單片機系統的發展;熟悉單片機的特點以及應用的領域;掌握單片機的選型及其應用系統開發過程。
2)掌握MCS-51單片機硬件結構功能及工作原理。
3)掌握MCS-51單片機中斷與定時系統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其工程應用。
4)掌握MCS-51單片機鍵盤、顯示接口技術,并進行軟硬件設計。
5)掌握MCS-51單片機與D/A、A/D轉換技術及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6)掌握MCS-51單片機串行通訊技術。
7)掌握基于單片機工程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4.F004《傳熱學》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傳熱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楊世銘,陶文銓。
考試要求
1)掌握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傳熱過程、傳熱系數和熱阻的概念;掌握各個公式的物理意義和各物理量的單位;能對工程實踐中簡單的傳熱問題進行分析和計算。
2)掌握導熱基本定律及其應用;了解影響導熱系數的因素;能就具體的導熱問題給出其導熱微分方程式及相應的定解條件;能對幾種典型幾何形狀的物體的一維穩態導熱問題進行分析與計算。
3)掌握非穩態導熱的基本特點、有關準則的意義及其應用;掌握集總參數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4)理解對流換熱機理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邊界層的概念和牛頓冷卻公式的應用,理解普朗特數的物理意義。
5)理解相似原理與量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掌握流態的判別依據;理解管內強制對流換熱、外掠圓管對流換熱和自然對流換熱的特點、準則關聯式的應用;理解Bi數、Nu數、Pr數和Gr數等準則數的含義。
6)理解熱輻射本質及其特點;掌握黑體的概念及輻射的三個基本定律。
7)理解角系數、有效輻射的概念;能用代數法和圖線法確定角系數;掌握有效輻射的定義;能利用輻射網絡圖進行輻射換熱計算;了解輻射換熱的強化與削弱。
8)掌握傳熱過程的分析與計算以及對數平均溫差的計算;掌握傳熱過程的熱阻分析法、傳熱過程強化與削弱的原則和措施。
5.F005《材料力學》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材料力學I》(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劉鴻文主編。
考試要求
1)掌握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截面法求解指定截面內力。
2)掌握桿件基本變形的受力特點和變形特點,并會判斷桿件的變形形式。
3)掌握典型塑性材料與脆性材料的拉伸、壓縮力學特性,理解安全系數、極限應力和許用應力的概念。
4)掌握四種基本變形下危險截面的判斷,理解應力、應變和變形公式的推導及其適用條件,并掌握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的應用。
5)掌握連接件剪切面和擠壓面的判定。
6)掌握外力偶矩的計算;理解切應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虎克定律。
7)掌握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間的微分關系與應用。
8)掌握靜矩、形心、慣性矩、慣性積、慣性半徑和平行移軸公式的概念與應用。
9)掌握平面應力狀態下任意斜截面應力、極值應力的分析計算,理解主平面、主應力、主單元體的概念,并能夠繪制主單元體;掌握平面應力狀態下應力圓的概念及其應用。
10)掌握四種常用強度理論的具體內容及其適用范圍。
11)掌握組合變形的判斷、危險點應力狀態分析及其強度計算。
12)掌握壓桿穩定的概念;掌握常見約束下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歐拉公式;理解臨界應力總圖;掌握壓桿類型的判斷,并能夠正確應用公式計算壓桿臨界應力和臨界載荷。
13)掌握提高桿件強度、剛度、穩定性的措施。
6.F006《單片機原理》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3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年1月,張毅剛。
考試要求
本課程主要是以標準C語言和MCS-51系列單片機為基礎,從應用角度出發,熟練掌握單片機的基本結構、指令系統、工作原理、接口技術,C51語言程序設計與應用方法、單片機內部資源和外部擴展資源的C51語言編程方法及µVision2集成開發環境的使用方法。包括:
1)單片機概述。單片機的幾個基本概念、單片機技術的發展、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過程以及應用領域。
2)單片機的硬件結構。單片機的硬件結構、引腳功能以及存儲器的配置、CPU的工作時序、單片機的幾種工作方式、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重點掌握引腳功能、存儲器配置,掌握CS-51內部組成、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
3)單片機的指令系統。尋址方式、指令集合、匯編程序設計基礎。重點掌握單片機的尋址方式,熟記一些常用指令的用法,單片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C51語言程序設計。C編程的基礎知識以及C51對標準C語言的擴展、C匯編混合編程、單片機C程序開發過程。了解C51數據類型及存儲類型,正確理解C51對單片機主要資源的控制方法,掌握單片機的C程序設計。
5)KeilμVision2編譯環境。µVision2集成開發環境,用µVision2建立工程、調試工程,Keil C51的調試技巧等。熟練掌握µVision2的使用,用µVision2建立工程、調試工程。
6)單片機內部功能單元及應用。I/O端口、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以及串行通信的基本應用。重點掌握、正確使用中斷系統與單片機的并行口I/O口,熟練掌握、正確理解和使用定時器/計數器、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應用,掌握單片機內部資源的C51語言編程。
7)單片機常用接口電路設計。顯示器接口、鍵盤接口、A/D和D/A接口。掌握顯示器接口、鍵盤接口、A/D和D/A接口的設計方法。
7.F007《計算機網絡》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計算機網絡(第8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21年6月,謝希仁。
考試要求
1)概述,主要包括因特網的概念、計算機網絡概念,分層的原理,OSI分層體系結構,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等。
2)物理層,主要包括物理層功能,數據編碼,多路復用技術,通信帶寬、速率,數字信道的特性,數字調制技術,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數據傳輸系統、寬帶接入方式等。
3)數據鏈路層,主要包括數據鏈路層基本功能、點對點信道、PPP協議、廣播信道、擴展以太網、高速以太網等。
4)網絡層,主要包括IP協議的組成及概念,網絡層功能,路由選擇,網際協議;虛擬專用網VPN和網絡地址轉換NAT等。
5)運輸層,主要包括運輸層功能、端-端差錯控制、擁塞控制、運輸協議、TCP和UDP、服務質量等。
6)應用層,主要包括文件傳輸協議、郵件協議、萬維網、域名系統、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等。
8.F008《管理學》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6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2周三多、陳傳明。
考試要求
1)掌握管理的基本定義、特性及過程,掌握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框架結構,認識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變過程,理解各階段的主要觀點、代表人物及其相關探索等。
2)掌握管理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及重要性。
3)掌握計劃的含義、作用、類型及編制過程,掌握目標管理的基本內容,掌握決策的含義、特點、過程、類型及方法,理解戰略管理全過程等。
4)掌握組織、組織結構的類型、特點,掌握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掌握組織設計方法,理解組織變革和發展等。
5)掌握溝通的概念、類型、原則及方法,掌握激勵的內涵、過程、理論與基本方法以及原則等。
6)掌握領導的內涵,區別領導與管理的差異;掌握領導的基本理論、領導藝術以及領導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等。
7)掌握控制的內涵、作用、控制過程、類型以及控制方法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