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各位考生,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國家線已經公布,我校研究生復試分數線也已公布,根據專業復試分數線情況,我中心擬接收調劑,歡迎廣大優秀考生調劑報考。
院系所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學習方式 |
預計調劑情況 |
聯系老師 |
聯系方式 |
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095136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
01農業(漁業)設施化 方向一:海洋養殖工程裝備技術 方向二:海洋增養殖技術 方向三:海洋養殖環境與病害技術 方向四:海洋養殖產品貯運與加工技術 方向五:海洋養殖工程新材料技術 |
(1)全日制 |
有 |
王老師 |
0580-2037583 調劑咨詢QQ群:860093397 |
(2)非全日制 |
有 |
備注:1. 以上預計調劑情況僅供考生參考,最終調劑名額以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為準。
2.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網址:http://yz.chsi.cn)
3.“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暫未開通,請考生耐心等待并密切關注)開放后及時在系統內提交調劑申請。
中心簡介及五大研究方向介紹
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組建于2011年,下設海洋養殖工程裝備技術研究所、海水養殖技術研究所、養殖環境與病害技術研究所、養殖產品貯運與加工技術研究所、海洋養殖工程新材料研究所共5個研究所,擁有儀器設備總價值5000余萬元,實驗室面積7600余平方米。各研究方向介紹如下:
方向一:海洋養殖工程裝備技術
本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有志于在養殖工程裝備技術、智慧養殖裝備技術方向深造的優秀學生。本方向主要研究筏式養殖工程、網箱養殖工程、圍網養殖工程、人工魚礁等海上養殖工程技術,及其配套的智能化裝備技術,包括智能投喂系統、智能起捕系統、智能監控系統、智能洗網系統、魚群探測無人船、精細測深無人船、海流探測無人船等裝備技術。學制3年(特別優秀學生可申請提前畢業),報考學生的專業背景可涵蓋水利工程類、海洋類、水產類、機械與自動化類、信息工程類等相關專業。
方向二:海洋增養殖技術
本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有志于在海洋增養殖方向深造的優秀學生。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種質挖掘與資源增殖、苗種繁育工程技術、飼料與營養技術、魚類養殖生物學等,致力于培養海洋養殖新種類開發和繁育、海洋生物的遺傳工程與育種、多性狀復合選擇育種技術、良種評價技術、飼料的營養物質及其功能、飼料配方與配方設計、魚類養殖技術、養殖環境與魚類健康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學制3年(特別優秀學生可申請提前畢業)。報考學生的專業背景可涵蓋海洋類、水產類、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類等相關專業。
方向三:海洋養殖環境與病害技術
本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有志于在海洋養殖生態環境保護、養殖污染治理以及養殖病害防治等方向深造的優秀學生。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海洋養殖容量評估技術、養殖生境重塑、養殖生境保護、養殖污染治理,養殖病害防治與健康養殖技術等,致力于培養養殖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生態化健康養殖模式、養殖病害病原生物學研究、病理學、養殖病害防治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學制3年(特別優秀學生可申請提前畢業)。報考學生的專業背景可涵蓋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材料類、海洋類、生物類、水產類等相關專業。
方向四:海洋養殖產品貯運與加工技術
本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有志于在海洋養殖產品貯運與加工技術方向深造的優秀學生。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養殖水產品粗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保鮮以及水產品高值利用和研發,致力于培養水產品活體運輸、水產品保鮮技術、水產品高值化利用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學制3年(特別優秀學生可申請提前畢業)。報考學生的專業背景可涵蓋生物類、海洋類、水產類、信息工程類等相關專業。
方向五:海洋養殖工程新材料技術
本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有志于防腐防污新材料、生物新材料以及通用新材料技術等方面深造的優秀學生。主要包括海水防腐材料、納米材料、碳纖維材料、生物材料,航天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致力于培養出能夠利用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對新材料進行研發的專業人才,學制3年(特別優秀學生可申請提前畢業)。報考學生的專業背景可涵蓋化學類、物理類、材料類、信息工程類等相關專業。
注:中心詳細介紹及導師簡介均可在中心官網(http://hyss.zjou.edu.cn/)查詢。
復試科目及復試方式
1.復試科目:《水產養殖工程學》、《海洋學》
2.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工程圖學》、《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3.復試方式:線上復試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