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如何看待PM2.5?釣魚島的歸屬能從哪些國際文件中找到依據?從“彭宇案”到“扶老被誣傷老”……昨天,這些年度熱點出現在2014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政治試卷中。而養老、城鄉人口變化也成為英語作文的關鍵詞,這讓考生大呼遇到了時事熱點的“井噴年”。4日,全國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開考。江蘇115936名考生報名考研,比去年減少千余人,出現近6年來首次下降。專家、考生認為,讀研究生全面收費及研究生就業形勢嚴峻使考研降溫。
探訪
打醬油的多了,有的考場一半棄考
“剛才考的什么來著,哎呀,我不記得了,反正就是來打醬油的,考不上就找工作。”在南京大學考場外,面對現代快報記者的提問,不少考生直言不諱自己是來“裸考”的。還有不少考生直接放棄考試。在南航考點,考生王同學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的考場里,差不多有一半的考生棄考了。另一位張同學回憶,考場里有8個座位是空的。在南大仙林校區考場,考生芮同學回憶稱,有3個同學缺考。
為什么報了名卻不來考試?南師大音樂學專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棄考生表示,“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現在研究生找工作就很難了,三年后畢業出來,職業發展也未必有本科生好。”
南師大金融學專業大四男生任惠垠已簽約某銀行無錫分行。“其實一開始,也曾糾結要不要考研,但是今年暑假在銀行實習時,發現一些985高校的研究生跟我們做的工作也差不多,競爭力也不是很明顯,研究生身份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和優勢。”任惠垠說,在他的班里,全班68人,只有十幾人考研。
數據
報考的人也少了,6年來首次下降
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江蘇22個統考報名點共接受115936人報名,與去年的11.7萬相比,減少千余人。這是考研人數6年來首次下降。
考研報名人數減少,江蘇并非個例。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72萬,比2013年減少4萬人。全國多個省份均遭遇考研“降溫”,其中2014年北京市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比2013年減少約7%,河北減少3.8%,湖北減少1.24%,遼寧則比去年減少5175人。
持續多年的考研熱為何今年“降溫”?南京多所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研究生將開始全面收費,考生考研漸趨理性。南師大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分析,“也有可能受就業環境影響,現在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環境也不樂觀,另外,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也不少。”
調查
7成人覺得讀研收費對自己有影響
采訪中,現代快報記者發現,今年研究生入學首次全面收費,讓部分考生為此放棄。
南京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小廖說,他原本報考武漢大學,如果考上的話學費大概要8000塊,三年就是2.4萬元。“比我讀四年大學的學費還貴。”小廖來自農村,父母在廣州打工。對他來說,經濟壓力還是蠻大的。所以這次考研,他并沒有耗費太大精力,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如果考不上,就直接工作。
昨天下午,“@新浪教育”發起網絡調查,“你如何看待徹底取消公費研究生?如果讀研的話你的學費來源是什么?”截至記者發稿時,有1121人反對研究生收費,占73.4%,有1078人認為考研收費后對自己有影響,占70.7%,有1059人選擇讀研學費來自父母,占69.9%。
大齡考生
江蘇40歲以上考生屈指可數
今年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出臺文件,在“國家計劃內報考者”的要求中,取消了“40歲”的門檻。但前來報考的考生并不多,在南大,前期網絡報名的40歲以上的考生只有44名,在南京市招辦報名點,只有7位40歲以上的考生網上報名。
為什么政策敞開,但應者寥寥?部分在職工作的考生和家長認為,時間成本、生活壓力和未來的就業前景都是潛在的風險。
考生陳先生在省內一家不錯的地礦企業工作了3年,希望通過考研,將來有更好的上升空間。但對于能不能考上,他心里沒底,“平時學習時間很緊張,畢竟又在工作,哪有時間復習啊,完全看臨場發揮。”家長姚先生則認為,取消考研年齡上限,對于遇到職業瓶頸或者工作需要的3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福音,能讓更多的人圓夢。
天津
65歲考研奶奶再上考場
1月4日上午,天津市65歲的“考研奶奶”仝正國第三次走進考場。已經是“全國最年長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為拿文憑,就是要享受學習的過程。”
仝奶奶說:“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科學家,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初中一畢業就參加了工作。”2003年,退休在家的仝正國重新燃起了對讀大學的渴望。2006年,58歲的仝正國第一次參加高考,以總分388分的成績被昆明理工大學錄取,但上學后由于高原反應,她不得不中止學業。第二次高考失利,但她仍舊沒有放棄。第三次高考,她以文科446分的成績被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錄取。
2012年以來,仝正國參加了兩次碩士研究生全國統考,均遺憾落榜。今年是她第三次沖擊考研,報考的是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
考題
政治:PM2.5、釣魚島歸屬入考題
今年冬天十面“霾”伏的中國大地,與PM2.5形影不離,在昨天的考研政治中,PM2.5也現身考卷。
“過去施工建廠,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利益,今天引進項目,擔心的卻是環境污染;安全檢查過去夢想有車有房,現在則憂慮PM2.5排放……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式奇跡’與‘中國式難題’?”南師大新聞系考生任玉潔回憶,材料題中的這道題把改革中的許多問題都提煉了出來,尤其是對環境問題的擔憂。不過,因為PM2.5、收入差距等話題一直是近年來的熱詞,所以想答好這道題并不難。
而在選擇題中,“彭宇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啟動”以及“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也頻頻出現。例如,在多選題中,題目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1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宣布廢除中日之間的一切條約。日本投降后,依據有關國際文件規定,釣魚島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應與臺灣一并歸還中國。這些國際文件是什么?“今年的題目真是時事熱點的大井噴啊。”有學生表示。
再比如,從“彭宇案”掀起的軒然大波,到“扶老被誣傷老,好人敗訴賠錢”等事件的一再發生,使歷來推崇“助人為樂”的國人遭遇考驗。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的正式實施,填補了國內公民救助行為立法的空白。法律之所以能釋放道德正能量是因為什么?
有一些考題讓學生覺得接地氣,例如第一道選擇題,提到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之前做了兩千多次實驗,有記者問他為什么遭遇這么多次失敗。愛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我發明了電燈。這只是一段經歷了兩千步的歷程。”愛迪生之所以說“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是因為他把每一次實驗都看作什么?
分析題則圍繞著“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夢想與現實”,“堅持改革開放”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個人能力”等話題展開。
英語:作文考養老、城鄉人口變化
下午5點,英語考試結束后,不少考生表示,試卷并不難,時間也不緊張。
“今年的題目既與我們的生活貼近,很親切,又強調社會責任感。”南京某高校大四女生小張考的是學術型碩士,她回憶,小作文題目是讓考生給本校的校長寫一封信,內容是針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議。“這屬于公務信函,平時經常練。”
大作文則涉及養老問題,題目給出的是兩幅漫畫,第一幅漫畫中,是一個年輕媽媽拉著一個女孩的手,漫畫上寫著“三十年前”,右邊是一個年輕的女孩手扶著一位年邁的老媽媽,寫著“現在”。兩幅漫畫間有“相攜”二字。
專業碩士的作文題目也涉及校園內外,小作文也是書信,主題是你要出國留學,給你未來的室友John些一封信,告訴他你有什么生活習慣,并讓他提供建議。
大作文是圖表題,給出了1990、2000和2010年中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變化數據,請考生描述并給出評論。有考生說,“這些題材并不陌生,只要經常看新聞,有自己的觀點,想做好并不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