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起源于1911年浙江中等工業學堂機械科,是我國最早從事機械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單位之一。在百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涌現出了以路甬祥、林俊德等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和先進人物,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年均科研經費累計均在3億元以上。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科是我國首批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首批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首批機械工程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和“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單位,首批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擁有2011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高水平科研教學平臺,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我院擬于2022年7月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依托釘釘平臺線上開展,具體日期另行通知)。本次活動旨在促進全國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優秀大學生對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的全面了解,為基礎扎實、熱愛科研、德才兼備、立志攻讀博士學位的優秀學生搭建繼續深造平臺。
夏令營期間,我院將組織開展知名專家學術講座、學科與專業介紹、優秀營員評選等活動。歡迎同學們積極參加本次夏令營活動,報名工作自即日起開始。相關安排及注意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收對象
面向全國優秀高校、預期能獲得母校推免資格且有意攻讀我院直博研究生的大三本科生。
我院2023年將繼續按一級學科招生,直博報考專業名稱為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代碼:080200)。
二、報名資格
1.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品德優良,遵紀守法,身心健康;
2.具有濃厚的科學研究興趣,有志于本學院專業發展,有較強或潛在的研究能力, 并有繼續深造意向,擬申請我院免試推薦直博研究生;
3.2023年應屆本科畢業生(目前為三年級在校本科生),學業成績優秀,預期可獲得母校推免資格 ;
4.英語水平良好。大學英語六級460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語專業八級合格或英語國家獲得過學士及以上學位,成績有效期五年(指考試時間在2018年6月及以后);或雅思5.5及以上或托福80及以上,有效期參照證書的有效期。
三、報名方式及所需材料
1.網上報名:即日起至6月20日登錄“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服務系統”進行報名,網址http://grs.zju.edu.cn/ssszs/nocontrol/student_login/student_login.htm
,下拉框中選擇“夏令營申請系統”,彈出頁面中選擇登錄(首次登錄需先點擊注冊按鈕,注冊帳號),登錄成功后填寫相應信息提交即可。 (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或者Google Chrome瀏覽器)
【提醒】我院按照研究所(系)進行營員遴選。報名時請務必在“備注”欄進行備注所報研究所(系)+是否接受調劑。選項:制造系、機電系、設計工程研究所、機械設計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所,各研究所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導師名錄請見附表。更多信息,請見學院網站http://me.zju.edu.cn。
2.材料遞交(本次暫不需提供紙質材料):
在“成績單附件”一欄上傳以下材料電子版材料(合并制作成1個pdf,不超過25M):
1)個人簡介(A4紙,1頁);
2)本科階段成績單(本科生注明前五個學期總評成績的專業排名和專業總人數,須由所在院系教務部門蓋章)1份;
3)英語水平的證明材料;
4)其他證明材料(如已發表論文首頁、各類獲獎證書等可體現自身學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材料)。
申請者應保證所有信息及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由材料不實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負。
四、材料審核及入選
我院將根據申請者提交的材料,以申請者的教育背景、學業水平、科研能力、綜合素質等為主要評價依據,由各專家組對申請者進行入圍資格審查。預計7月上旬,我院將在主頁公布入選名單:http://me.zju.edu.cn,請及時關注。
五、日程安排
報名結束后,我院將組建夏令營釘釘群,具體日程安排將及時在釘釘群發布。請報名的同學提前下載安裝釘釘app,并用報名手機注冊釘釘。
六、聯系方式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號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1-322室,郵編:310027;
郵箱:jxyjs@zju.edu.cn
電話:0571-87951931
相關咨詢:葉老師,宋老師
機械工程學院
2022年5月26日
各研究所(系)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導師名錄
更多信息,請見:http://me.zju.edu.cn/mecn/6336/list.psp
系
|
研究所
|
研究方向
|
博士生導師
|
制造系
|
制造技術及裝備自動化研究所
|
1.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
2.生物制造與3D打印 3.精密制造與新能源制造 4.振動標準與計量 5.精密檢測與故障診斷 |
曹衍龍、曹彥鵬、陳劍、傅建中、金浩然、何聞、賀永、梅德慶、沈洪垚、陶凱、汪延成、魏燕定、楊將新、楊克己、楊世錫、趙朋
|
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1.自動化調姿定位技術、裝備及系統
2.飛機結構自動化制孔技術與裝備 3.自動化鉆鉚技術、裝備及系統 4.復合材料自動鋪放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 5.復合材料構件制造技術及裝備 |
畢運波、董輝躍、方強、蔣君俠、柯映林、李江雄、曲巍崴、宋小文、王晗、王青、朱偉東
|
|
機電系
|
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研究所
|
1.智能工程裝備
2.機器人感知與控制 3.生物制造 4.柔性驅動與傳感 |
楊華勇、陳劍、陳哲、龔國芳、韓冬、雷勇、謝海波、徐凱臣、楊賡、尹俊、鄒俊、張斌(專業學位)
|
流體動力與智能控制研究所
|
1.流體動力基礎件
2.電液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 3.氣動技術與工業自動化系統 4.機電液裝備智能控制 |
黎鑫、歐陽小平、陶國良、王峰、王慶豐、魏建華、徐兵、姚斌、周華、張軍輝
|
|
機電控制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1.海洋環境觀測及感知技術
2.新能源裝備機電液技術 3.機器視覺與機電裝備智能診斷技術 4.機械系統振動噪聲測控技術 5.人機智能機電系統技術 |
陳章位、金波、李德駿、林勇剛、劉宏偉、唐建中、王宣銀、吳世軍、楊燦軍、陳燕虎(專業學位)
|
|
精密工程與微納技術研究所
|
1.光刻機浸液系統
2.面向半導體制造的超潔凈流控部件 3.超精密加工與測量技術 4.微納器件與系統集成 5.傳感器與智能儀器 |
陳遠流、付新、胡亮、居冰峰、劉濤、阮曉東、項榮、謝金、朱吳樂
|
|
設計系
|
設計工程研究所
|
1.復雜產品創新設計方法
2.裝備數字化與智能設計 3.產品性能仿真與數字孿生 4.設計大數據與智能制造 5.機器視覺與計算機圖形學 6.工業機器人與3D打印 7.高性能成形裝備設計制造 8.產品設計軟件開發及應用 |
譚建榮、程錦、馮毅雄、胡偉飛、劉振宇、李基拓、陸國棟、徐敬華、伊國棟、張樹有、張益鳴
|
機械設計研究所
|
1.智能設計及數值仿真技術
2.重大裝備結構強度與輕量化設計技術 3.旋轉機械仿真設計技術 4.大型發電裝備數字化仿真關鍵技術 5.物流裝備數字化設計及關鍵技術 6.智能材料與結構的動力學與控制 7.機械優化設計和創新設計方法 |
童水光、童哲銘、汪久根、王林翔
|
|
工業工程系
|
工業工程研究所
|
1.智能制造系統
2.智慧服務 3.可持續制造 4.知識與創新管理 5.檢測與質量工程 6.系統優化與控制 7.大數據分析與決策 8.企業信息化技術 9.人-信息-物理系統 |
甘春標、紀楊建、唐任仲、王柏村、鄔義杰、余忠華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