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江南大學地處長三角腹地江蘇無錫,長三角經濟圈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人才就業前景廣闊。無錫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人均GDP連續兩年位于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在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上的入圍企業數,連續三年列江蘇首位。無錫先進的制造業和發達的工商業催生了良好的金融業態,2021年末,無錫境內外上市公司179家,全市擁有銀行及分支機構1344家,保險公司85家,證券公司及分支機構170家,擔保公司26家,小貸公司64家,金融行業穩步發展,區域和行業對金融碩士專業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2023年江南大學商學院開始招收全日制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一、招生專業及規模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研究方向
|
擬招生規模
|
025100
|
金融
|
01創業金融與私募股權投資
02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 03量化投資與金融大數據分析 04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 |
25人(含推免生)
|
本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學、金融學及管理學理論基礎和金融大數據分析能力,品德優良、專業扎實、視野開闊、富有創新和進取精神,具有較強的從事金融實際工作和管理工作及相關領域工作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金融碩士專業人才。
三、報考條件
符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的考生均可報考。同等條件下,已獲得FRM、CFA等金融行業從業所需資質證書的考生優先錄取,歡迎已有本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的考生報考。
四、考試科目初步方案
經學科專家論證、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組討論決定,金融碩士擬采用以下考試科目方案,最終方案以學校9月份正式公布的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內容為準。
1、初試科目
科目
|
第一單元科目
|
第二單元科目
|
第三單元科目
|
第四單元科目
|
總分
|
101-思想政治理論
|
204-英語二
|
303-數學三
|
431-金融學綜合
|
||
滿分
|
100分
|
100分
|
150分
|
150分
|
500分
|
431金融學綜合考試參考教材:
(1)《貨幣金融學(第四版)》,戴國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證券投資學(第五版)》,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復試科目
復試形式在復試前公布,主要考察考生金融知識應用能力,其中, 復試專業科目為“金融專業綜合”,參考教材:
《金融市場學(第六版)》,張亦春、鄭振龍、林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培養特色
江南大學金融專碩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分設四個研究方向:創業金融與私募股權投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量化投資與金融大數據分析、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培養特色主要有:
1、采用“融合理論學習+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四維一體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2、專業培養與國際認證相結合,課程體系和內容突出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量化分析,契合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和注冊金融分析師(CFA)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
3、聘請國內外金融教育界知名專家與業界專家共同指導培養,配備了多元化的雙師型、雙語型導師團隊,注重培養能夠系統掌握金融科技背景下量化分析與股權投融資理論和技能的卓越金融管理人才。
4、核心課程由校內外知名專業教授與業界專家以及國際知名大學教授共同設計培養大綱、團隊授課,形成了傳授高層次專業知識與掌握應用技術相互統一的課程組合體系。
5、金融碩士專業學位學生可以交叉選修應用經濟學專業相關課程。
注:具體課程及安排以當年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為準。
六、獎助體系
江南大學商學院有完善的優秀研究生獎助與科研資助體系,覆蓋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具體參見學業獎學金相關文件。學校相關部門提供相關的助研、助教、助管崗位,并給受聘研究生提供相應的崗位津貼。
在讀期間,可以申報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學術新人培養項目、優秀論文培育項目等科研資助項目,也可以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學生還可以申請參加學校或學院資助的國際交流、國際短期游學項目。
七、學制與學費
江南大學全日制金融碩士專業學位學制為3年,學費10000元/年。
八、培養及證書頒發
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專業學習與實踐內容,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符合條件的,按照江南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和學位授予的相關規定,授予國家頒發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金融專業碩士學位證書。
九、其它
請考生關注江南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商學院網站及公眾號,及時了解最新的招生信息。
歡迎廣大考生報考江南大學商學院金融碩士研究生,歡迎有推薦免試資格的相關專業優秀應屆本科生報考我院金融碩士推免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