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22年海南師范大學345林業基礎知識綜合考研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內容如下
海南師范大學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345] 考試科目名稱:林業基礎知識綜合(初試)
﹡﹡﹡﹡﹡﹡﹡﹡﹡﹡﹡﹡﹡﹡﹡﹡﹡﹡﹡﹡﹡﹡﹡﹡﹡﹡﹡﹡﹡﹡﹡﹡﹡﹡﹡﹡﹡﹡﹡
參考書目:
《土壤學》,孫向陽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
《植物生理學》(第7版),潘瑞熾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植物學》(第2版),方炎明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年。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問答題。
二、考試目標
全日制攻讀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林業基礎知識綜合》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的主要知識點和知識要素,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學科的主要發展趨勢和前沿領域,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林業生產問題。
三、考試范圍
(一) 《土壤學》部分
1、緒論
(1)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以及土壤肥力的生態性
(2)土壤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近代土壤學發展史以及土壤學的分支學科。
2、巖石風化和土壤形成
(1)風化過程的概念與分類
(2)化學風化類型及影響因素
(3)風化產物的地球化學類型
(4)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及其對土壤形成的作用
(5)土壤五大成土因素及其對土壤形成和性質的作用
(6)土壤剖面及形態特征。
3、 土壤物理性質
(1)土壤礦物質的元素與礦物組成;
(2)層狀硅酸鹽粘土礦物的構造特征;
(3)土壤密度與容重的概念及應用;
(4)土壤粒級與質地的概念,不同粒級分類制;
(5)土壤結構體類型,團粒結構的形成機制、肥力意義;
(6)土壤孔隙分級,不同孔隙的作用;
(7)土壤水、土壤有效水的概念及應用;
(8)土壤空氣特點,土壤熱量。
4、 土壤化學性質
(1)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含量及作用;
(2)土壤有機質的礦化與腐殖化過程,土壤腐殖質的分離;
(3)土壤碳氮循環、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關系;
(4)土壤膠體,鹽基飽和度;
(5)土壤酸及其對林木和土壤養分有效性的影響;
(6)土壤緩沖性。
5、 土壤生物學性質
(1)土壤動物的分類,土壤動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2)土壤微生物的營養類型和呼吸類型,土壤碳氮循環相關微生物;
(3)植物根系的形態,根際與根際效應,根際微生物;
(4)土壤酶的種類與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響因素;
6、土壤養分與肥料
(1)土壤養分的來源、含量、形態、有效性及其循環;
(2)土壤性質對土壤微量元素的影響;
(3)礦質肥料、有機肥料
7、 土壤資源與保護
(1)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的來源、危害以及防治;
(2)土壤退化的概念、分類以及我國土壤資源的現狀與退化的基本態勢;
(3)土壤侵蝕的概念、類型、指標、影響因素、危害及其防治;
(4)土壤鹽漬化的形成條件,土壤鹽漬化的類型,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
(5)土壤質量的概念,土壤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土壤質量的評價方法;
(二)植物生理學部分
1、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2)植物細胞水勢的組成、水分移動的方向;
(3)細胞與根系對水分的吸收;
(4)氣孔蒸騰的機理和影響因素;
(5)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途徑。
2、植物的礦質營養
(1)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養分的可利用形態,缺素癥狀;
(2)離子跨膜運輸方式及機理;
(3)植物根系吸收礦質養分過程及環境因素對植物吸收礦質的影響;
(4)農業生產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3、植物的光合作用
(1)葉綠素的性質及光合作用的機理;
(2)影響光合作用的內外因素;
(3)光能利用率與作物的生物產量的關系。
4、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主要呼吸途徑的生化歷程:EMP、酒精發酵、乳酸發酵、三羧酸循環及戍糖磷酸途徑等;
(2)呼吸鏈的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謝;
(3)外界條件對呼吸速率的影響;
(4)種子、果實的安全貯藏與呼吸作用。
5、植物生長物質
(1)植物生長物質、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的基本概念;
(2)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合成及作用機理;
(3)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
6、植物的抗逆生理
(1)逆境下植物的形態結構變化與生理生化代謝的變化;
(2)溫度、水分、鹽分對植物的傷害及植物抗性的機理與途徑;
(3)逆境生理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途徑。
(三)植物學部分
1、植物的細胞與組織
(1) 植物細胞的基本形狀、結構與功能;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2) 植物細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
(3)植物的組織類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組織系統。
2、植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發育
(1) 種子的結構與類型;種子萌發的條件、過程與幼苗的形成。
(2) 根與根系類型;根的初生生長與初生結構;根的次生生長與次生結構。
(3)莖的形態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與類型;莖的生長習性與分枝類型;莖的初生結構與次生結構。
(4)葉的形態、結構、功能與生態類型;葉的發育;葉的脫落及其原因。
(5) 營養器官間的相互聯系。
(6)營養器官的變態。
3、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類型。
(2) 花的組成與演化;無限花序與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發育。
(4) 花藥的發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發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風媒花和蟲媒花。
(7) 被子植物的雙受精及其生物學意義;無融合生殖和多胚現象。
(8)胚與胚乳的發育;果實的形成與類型。
(9)植物的生活史與世代交替。
4、植物的分類與系統發育
(1) 植物分類的階層系統與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門類及主要演化趨勢。
(3)藻類植物的生活史。
(4) 苔蘚植物的形態特征。
(5)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綱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類原則。
(8)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
(9)植物起源與演化趨勢;維管植物營養體的演化趨勢;有性生殖的進化趨勢;植物對陸地生活的適應,生活史類型及其演化;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與系統演化。
原文鏈接 http://yjsc.hainnu.edu.cn/html/2022/gongzuoxinxi_0708/9348.html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