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23年西北師范大學829影視理論碩士研究生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內容如下
《影視理論》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29)
一、考核要求
《影視理論》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西北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碩士(廣播電視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影視理論》是戲劇與影視學專業下屬各個本科專業的一門綜合性、集合式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考試科目。《影視理論》主要考核影視藝術史、影視美學、影視語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強調考生能夠運用一定的理論對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事件進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一方面考查考生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包括影視藝術史、影視美學、影視語言等,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當前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第一部分 影視藝術史
一、世界電影藝術史
電影的發明與初期發展,民族電影、好萊塢古典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20年代的法國電影 、德國電影 、蘇聯電影和好萊塢電影 。
有聲電影的興起,好萊塢制片廠制度,電影與國家政權:蘇聯、德國、意大利,法國:詩意現實主義,人民陣線與占領期, 左派、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二戰后美國電影、歐洲電影,戰后西方以外國家的電影,藝術電影和作者觀念,新浪潮與新電影,戰后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好萊塢的衰落與復興,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政治批判電影,1960年代后期以來的紀錄電影和實驗電影,1970年代以來的歐洲和蘇聯電影,1970年代以來的拉美、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電影。
電子媒體時代的電影,美國電影與娛樂經濟。
二、中國電影藝術史
1949年以前的中國電影創作 。
1949—1978年的中國電影 。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電影。
香港、臺灣、澳門電影。
三、世界廣播電視藝術史
廣播電視科技的發明,廣播電視事業的誕生,廣播電視科技的革新,廣播電視的發展趨勢。
廣播電視體制的分類及特點,美國廣播電視體制,英國廣播電視體制,蘇聯及俄羅斯廣播電視體制,新媒介引發的取消規制浪潮和再度規制努力。
廣播電視節目類型的起源及發展,美國電視節目史,英國電視節目史。
四、中國電視藝術史
中國廣播事業的誕生和早期廣播的發展。
“十七年”間的廣播電視。
“文化大革命”與廣播電視。
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播電視事業。
廣播電視事業的轉型時期。
香港、澳門、臺灣廣播電視事業。
廣播電視的節目演變,包括廣播電視新聞,電視劇,紀實類節目,電視綜藝等。
第二部分 影視美學
一、經典電影美學理論
早期電影美學理論,蘇聯蒙太奇電影流派與蒙太奇電影美學理論,好萊塢戲劇化電影與類型電影理論,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與紀實美學,法國“新浪潮”與現代主義電影。
二、現代電影美學理論
電影符號學,電影敘事學,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意識形態批評與其他理論,后現代主義與影視藝術。
三、影視藝術的文化特性
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社會語境中的影視文化,影視藝術的民族性與國際傳播。
四、影視藝術的美學特性
綜合性與技術性,逼真性與假定性,造型性與運動性,電視藝術美學特性,數字技術時代的影視美學。
五、影視藝術的審美心理
鏡像世界與視覺心理,夢幻世界與深層心理,期待視界與接受心理。
第三部分 影視語言
一、畫面造型語言
景別,景深與焦距,角度,視點,構圖,光線,色彩色調。
二、攝影攝像
固定鏡頭,運動鏡頭,長鏡頭,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
三、場面調度
區域空間,距離關系,開放與封閉的形式。
四、剪輯
影視的時空,連續性與聯系性,經典剪輯,風格化剪輯 ,匹配的剪輯
五、聲音
影視聲音的分類及其功能,音樂、音響、人聲,聲畫關系
六、故事
古典模式,現實主義敘事,形式主義敘事,非劇情敘事,類型與神話。
七、視聽語言的修辭功能
視覺隱喻,強調,渲染,勸說。
第四部分 熱點影視作品和影視現象分析
運用影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對當前熱點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
四、參考書目
1. 周星:《中國電影藝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 大衛·波德維爾:《世界電影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 郭鎮之:《中外廣播電視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4. 彭吉象:《影視美學(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 張菁,關玲:《影視視聽語言(第2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6. 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 (插圖第11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原文鏈接 https://yjsy.nwnu.edu.cn/2022/0629/c2701a192505/page.ht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